中國城市雕塑可以說是近幾十年從無到有的。
城市雕塑以其審美性和建筑性,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矗立,直接而深刻地進入了公眾的視野。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雕塑更是在城市化高潮中遍地開花。然而,在朝夕相處中,城市雕塑親民主題的缺乏凸顯出來。由中國雕塑學會、中國美術學院和蕪湖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在展品與環(huán)境的相容性、藝術性上,特別是在與市民的相親相容性上,做出了新的嘗試。
以新的姿態(tài)感受生活是此次展覽的初衷。展覽以“超越·創(chuàng)新”為旨歸,注重在耳熟能詳?shù)纳钪刑釤捤囆g的美。是太湖石?沒有那般回環(huán)復雜;是奔跑的健將?沒有身影臉龐。這個抽象優(yōu)美的雕塑就是意大利雕塑家吉歐·菲林的作品《風馳》,榮獲了本屆大展的金獎。曾成鋼的作品《山神》,在結構開合中彰顯青蛙作為除害英雄的神勇,令人想起當年16歲的《詠蛙》的詩意:“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鄙裢芎B(tài)可掬的大框架,吸引著孩童于其中嬉戲玩樂。一粒潔白柔潤的大米粒,矗立在陽光下,飽滿、風韻,這是萬莉的雕塑《天之糧》。一群色彩繽紛的大鳥在藍天白云間飛翔,映襯之間,是以色列蒂娜·莫哈維的《天堂和聲》。
雕塑應該融入城市、園林和市民生活的環(huán)境。在近20年大規(guī)模的城市化進程中,為人詬病的,是拆舊城拆走了城市的靈魂,新建筑卻又營造不出新意?,F(xiàn)代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新的標志必須賦予城市新的精神內(nèi)涵,要做到這一點,首要問題就是要與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huán)境相契合。此次大展不乏此種類型的佳作。黎明的作品《一家》所塑造的是在山坡散步的獅群。草原灌木中穿行的百獸,以青銅雕塑的結構輪廓隱現(xiàn)山林,一只母獅叼著小獅子,這是童話中的獅子王還是非洲草原的生靈?四個琉璃鑲嵌的大桶佇立在水中,隔一會兒必有一只大桶滿載而翻,水花四濺,聲聞湖畔,與隔岸孩子們追逐的嬉鬧聲相應和,這是青年教師鄭靖的作品《美麗輪回》,就像是特為公園定做的別開生面的現(xiàn)代“水車”。一只色彩絢麗的大購物袋,滿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張俊的作品《幸福蕪湖》,不久之后將安放于都市的商業(yè)街區(qū)。
一個好的城市雕塑既要讓人親近,又必須避免過分親近而傷害游人或損壞雕塑。在中國雕塑學會、中國美術學院的監(jiān)制下,這里的每一座雕塑都保持著學術的底線,把藝術的精致、環(huán)保、,從創(chuàng)意貫穿到制作、安裝。因此,無論是在施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