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生產工具所用的材料不斷改進,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歷史學家曾用器物的材質來標志歷史時期,如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到17世紀末被人類明確認識和應用的有色金屬共 8種。中華民族在這些有色金屬的發現和生產方面有過重大的貢獻(見冶金史)。進入18世紀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許多新的有色金屬元素的發現。上述的64種有色金屬除在17世紀前已被認識應用的 8種外,在18世紀共發現13種。19世紀發現39種,進入20世紀,又發現4種。
發展數據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3696.12萬噸,增長7.5%,增幅比上年回落2.32個百分點,比十一五平均增幅低6.3個百分點。
具體為:精煉銅582.35萬噸,增長12.06%;原鋁2026.75萬噸,增長122.21%;鉛464.57萬噸,下降0.04%;鋅482.94萬噸,下降7.52%;鎳22.92萬噸,增長23.75%;錫14.81萬噸,下降5.13%;銻24.13萬噸,增長26.91%;鎂69.83萬噸,增長5.7%;海綿鈦7.69萬噸,增長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