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的約翰·格里爾遜早稱呼出來的,他是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然而他并沒有給予紀錄片一個完美的定義,究竟什么樣的作品能算是紀錄片,圍繞這個問題,眾多名家都產(chǎn)生過分歧。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chuàng)了電影眼睛派,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對人為的扮演,甚至反對帶有表演的影片(故事片)。而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北方的納努克》卻是由納努克真實扮演而成,后由現(xiàn)代文明重返原始生活的納努克甚至因為缺乏過冬食物而死。同為紀錄片的先驅,他們的風格卻迥異,這也成為日后紀錄片流派紛爭的源頭。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chuàng)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fā)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采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