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管理
1、控制水量,及時補水
魚苗下塘時池塘水深約100厘米,通過餌料的投喂,池塘水質會變肥,且隨著魚苗的生長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需及時向池塘中加注新水。魚苗下塘后每隔5天左右補水1次,每次補水不宜過多,水深10厘米左右較為合適,過多會導致水體環境變化大。由于外源水質得不到保障,可利用附近其他池塘進行囤水,充分曝氣后作為后備水源。納水時在進水口處放置細密的紗網以防止野雜魚或其他有害生物的進入,且單次加水時間不可過長,以免魚苗長時間頂流游動損耗體力。
2、投足餌料,及時施肥
魚苗下塘后的第二天開始潑灑豆漿進行投喂。一般投餌量為每天0.2千克大豆/萬尾魚苗。將黃豆浸泡10~12小時后打漿,均勻潑灑潑喂。每天投喂4次,投喂時間分別為上午8時和11時,下午2時和5時左右,在魚塘四周潑灑。需要注意的是磨好的豆漿要立即進行潑灑,以免存放時間過長引起的滋生而變質。如果池塘水質太瘦,需要及時向池塘追肥培育生物餌料。經10~15天培育后,魚苗長至1.5厘米,此時,魚苗開始轉口,要開始投喂粉料,每天每畝投喂1.5~2.0千克粉料在池塘四周的淺灘處。
3、加強管理,注意防病
魚苗入池后要加強巡視,至少每天早晚各1次,觀察魚苗的生長情況,特別要注意觀察黎明時候的檢查情況,以防缺氧。天津地區在魚苗培育期間,有兩種病害特別常見。種是氣泡病,氣泡病分兩種:一種是由于池塘中氧氣過飽和引起的,通常采用往池塘中添加清水的方法來解決;另一種是由于池塘底泥發酵所產生的氣體,如甲烷、氮氣等,這種問題的解決主要是靠改善底質,做好前期的清淤工作。第二種疾病為跑馬病,魚苗下塘15天左右,長至1.5厘米,此時魚苗已經明顯變大,即將轉口,開始在淺灘處自主覓食,需要補充大量的食物,如果沒有足量的餌料,將會沿著池塘四周群游,稱之為跑馬病,在魚苗放養密度過高的池塘較為常見。為了避免該病的發生,需要每天投喂充足的粉料促進轉口。
4、拉網鍛煉,增強體質
拉網鍛煉是魚苗培育的關鍵技術之一,其目的是為了增強魚苗體質,提高耐氧能力,從而提高運輸成活率。拉網鍛煉要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做到細致輕快不傷魚。次拉網操作須特別小心,拉網速度盡量慢一些,將夏花魚種圍集在網中,檢查魚的體質后,隨即放回池內。隔 1~2天進行第二次拉網,第二次拉網后就可以進行分塘放養了,而對于需要長距離運輸的魚種,在第二次拉網后可將魚苗放入水質清新的池塘網箱中進行一夜的暫養,以增強魚種對長途運輸的適應能力,提高運輸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