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家電在2010年以后,已經進入井噴式淘汰,在國家基金政策刺激下,大部分已經進入環保企業進行環保解體并資源化利用。伴隨著全國拆解企業布局日趨完善,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加入了家用電器、手機數碼的在線回收行業,并提供家用電器、手機數碼的上門回收,尤其在2013年以后全國這樣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時至今日,很多企業基本回收訂單缺乏穩定和規模支撐,在線回收業務處于停滯不前,大多數仍在盈利模式探索階段。那么,舊家電回收的互聯網之路又該如何走呢?
舊家電特性和社會參與度的矛盾。
舊家電屬于基本已失去再利用價值的家電產品,要么已經失去全部或部分功能,或者已經超過使用年限,注定了它的社會定位——電子垃圾,它具有價值低、回收需求低頻率、分布較廣、回收成本高昂等特點,也因為這些特點限制了它的流通性,更無法吸引社會大眾的關注和參與。
2015年6月,家住成都市雙豐西路某小區6樓(無電梯)的張女士就遭遇了舊電視回收無門的尷尬。張女士的電視是29英寸的長虹顯像管電視機,由于更換了平板電視需要將以前的老古董出售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收荒匠,可收荒匠的一席話將張女士的心涼了半截:你給我30元,我上門搬走。可收荒匠也有苦衷,29寸顯像管電視體重達60斤,在6樓且無電梯,將這臺電視機搬下樓需要耗費巨大體力,而價值也就幾十元錢,還得拖到近20公里三環外的收購站才能變現,這買賣壓根就不劃算。
所以,家電回收行業基于舊家電的特性,無形中造就了一道門檻,阻礙了社會大眾對回收業務的參與度,更是一本無法深扣細算的經濟賬。
舊家電回收沒有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誠然,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回收需求,買了新電視則舊電視需要回收、買了新冰箱則老冰箱需要處理,諸此等等。但老百姓在處理舊家電是總是遭遇有舊物無人回收、有人回收卻無舊物的局面。為何出現這樣的局面呢,究其原因還是回收業務壓根沒有融入社區生活,更沒有成為物業公司、大眾生活平臺的服務項目之一,甚至將回收服務作為重要的廣告收入來源,將無數舊家電回收從業人員拒之門外。
舊家電價值評估缺乏標準化
舊家電雖然被定義為電子垃圾,但仍具有殘值,尤其是部分舊家電還遠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報廢年限,那這部分舊家電又該如何定價呢?目前,社會還比較缺乏舊家電的價值評估平臺,將舊家電和環保企業或二手市場進行有效連接,基于價格不透明和價值評估的標準化,進而存在交易的不公平或欺詐。因此,舊家電價值評估缺乏標準化,也是整個回收行業無法良性運轉的重要原因。
公眾對電子垃圾的環保認知還有提升空間
廢舊家電是電子垃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電子垃圾普遍含有鉛、汞、鎳、鎘等重金屬,處理稍有不慎將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舊家電回收、運輸、分選、解體、資源化利用等環節進行環保改造,而舊家電回收是整個過程的起點。所以,必須加大加強電子垃圾的環境普及和宣傳,提升老百姓的環保認識。
針對以上問題,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以舊家電綠環保處理為出發點,整合長虹格潤的渠道資源、逆向物流資源,打造家用電器、手機數碼的回收服務平臺E回收,以解決用戶舊家電價值評估、上門回收、環保處理等需求,從源頭解決電子垃圾的環境問題。同時,E回收還與國美管家、點點幫等流通體系、生活服務平臺進行廣泛融合,有效解決“有舊無人收、無舊有人收”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