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是美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園林藝術源遠流長,清代的揚州園林可謂稱做了古代的意境的延續,而園林中假山更是將“虛”“實”意境發揮到了。其中深圳市山月園園藝有限公司(蘇氏山水)是目前國內專業生產假山瀑布,GRC仿真假山山巖、仿真植物、大地藝術等景觀材料的廠家。虛實結合,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真假難辨。眾多高端旅游景區合作對象。
中國園林經過歷代的發展,不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都在明清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園林的美學研究也得到了重視,葉朗沿用了宗白華先生的觀點,認為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的特點就是重視藝術意境的創造。筆者在觀賞揚州園林時愛意,感覺身臨其境,融自己感情于揚州園林中,甚偏愛園林中的假山,認為其藝術意境創造的特點。
三、假山的意境美
意境之“境”包括兩個部分:“象”和“象外之象”。“象”就是實境,“象外之象”就是虛境。虛境與實境看似兩個部分,但一到藝術表現時,功夫全要落實到對實境的營構上。“石”在意境營造中的作用就是利用石頭來為園造景,營構實境,為生成意境創造物質環境。
(一)假山堆疊營造的意境美——營造“假山實境”
中國古代園主們想通過修建私家園林盡享大自然的美好風景,造園家就取法山水畫“咫尺萬里”的寫意手段,堆土疊石,模寫山川,對空間進行自由的收縮,仿佛置身于山川之中,感受高山帶給人的雄偉的氣勢。“造園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紋理、質感的天然石,在園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巖、壑、洞和風格各異的假山,喚起人們對崇山峻嶺的聯想,使人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 所以,疊石為假山就成為古代園林中特色和富表現力的園景形象,堆疊假山也成了“石”在古代園林中營造園景主要的用途。詩人、散文家憶明珠先生在一篇關于揚州小盤谷(園內假山峰危路險,蒼巖探水,溪谷幽深,石徑盤旋,故而得名“小盤谷”)的文章中寫道:“西院所擁有的是假山的主要部分,極清雄而有古意,疊石如昂獅、如蹲豹、如臥虎、如云涌、濤立,石間青苔似黛,草碧如絲,嘉木扶疏,秋花俏艷。”揚州南園是清代的一座名園,以九峰湖石聞名。此園主于乾隆年間在江南得太湖石立峰九尊,乾隆下江南恰逢此園,賜名為“九峰園”。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曾這樣描述九峰湖石:“大者逾丈,小者及尋,玲瓏嵌空,竅穴千百。”上有八十一個洞穴,大的穴口如碗,小的僅能容指,極為罕見。“長二丈有奇,廣得其半。巧怪?巖,藤蘿蔓延,煙靄云濤,吞吐變化。”這一峰湖石,石上孔穴眾多,巒起岫伏,似有煙靄吞吐,一座既高又寬、既奇又美的一峰湖石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湖石假山的堆疊方式大部分取決于石匠們的設計,偶爾也參考園主本人的審美視角,主觀成分特別重,現在我們去揚州園林仍可以略觀到當時石匠們高超的疊山手藝。
(二)假山借景營造的意境美——“假山虛境”
揚州歷來以名園勝,名園以壘石勝。壘石不僅是塑造出賞心悅目的石景,更注重其作為分景、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對象,通過對石景巧妙的空間安排來組織空間,擴大空間,豐
富游賞者的審美感受,營造出“虛實相生”的意境生成空間。石在此既是景觀,又是空間布局的手段,襯托其他景色,一舉兩得。通過對“石”的巧妙設置,使得本來一覽無遺的有限空間曲折迂回,趣味橫生。增加了景色的層次,使景觀意趣多樣化,擴大了觀賞者心理上的空間感受。有的山中筑有洞室,藏有磴道。磴道隨山勢上下,人行其中,時隱時現,頗多樂趣。沿著磴道可以走出假山進入水亭中,既享受了登山之樂趣,也提供了休息的場所,集休閑娛樂于一體。在石隙間還植有迎春、松柏等植物,磴道石間還時不時有青藤攀附,璧山下通常還開鑿有深池,池水青碧,植物繁茂,為這一璧山長卷增添了蓬勃的朝氣的美感。前面說到的小盤谷的湖石假山不僅自身具有審美價值,也可借景,如洞內采光來自山巖穴竇,通透明亮,出洞后可以沿曲橋而至西岸,可以沿磴道而上,抵達山頂小亭中,也可以沿階而下到達曲池邊。曲橋,磴道,山中小亭,曲池與假山構成一個整體,互相依存,承接的非常自然,融為一體。
四、結語
揚州園林疊石為山,不論湖石還是黃石,皆以峰嶺險峻、中空外奇者居多,又因為石材依賴于外地,受裝卸、運輸等因素的限制,導致巨型的孤峰特別少,石料體小型微者居多。要堆疊高山巨壁,需講求石濤 所說的“峰與皴合,皴自峰生”的畫理,講求石料質地、紋理、色澤的選配,以及鑲、拼、連、嵌的
技巧,以便制作出峰巒、懸崖、幽洞等,體現出“宛若畫意”的園林山景意趣。園中石景,雖由人作,但無人工痕跡,講求自然,“宛如天開”。陳從周說過:“疊石重拙難,古樸之峰尤難,森嚴石壁,亦非易致。而石磯、步石及點綴散石,正如云林小品,其不經意處,亦即全神貫注之地,非用極大功力,深入思考,對全局作徹底之分析解剖,然后以輕靈之筆得畫龍點睛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