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型卡車中牽引車和自動卸貨車將是主力車型,載貨車和廂式車市場占有率將逐步縮小。
國外企業產品結構,以及中國重汽、陜汽、重慶重汽、北汽福田等國內主要重型卡車企業產品結構都以牽引車和自卸車為主;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也為牽引車提供了發揮運輸作用和效率優勢的空間;同時,出于對運輸效益的考慮,用戶需求也會逐步轉向牽引車和自卸車。
2、低噸位中型卡車將主導中卡市場。
低噸位中型卡車可以匹配四缸柴油發動機,價格優勢明顯,性價比顯然優于高噸位的中型卡車,其車型的靈活性、便捷性以及經濟的載貨量和載貨空間非常適合城市物流。從未來的發展來看,低噸位中型卡車還會在合適的時機取得城市運營的通行證,而高噸位的中型卡車預計將會被排除在外。
3、高噸位的中型卡車和低噸位的重型卡車將處于尷尬境地。
這種傾向已經開始顯現,主要原因就是這些類別的卡車運輸效率比較低。這些車型的未來出路將轉向專用車領域,但配置會發生重大變化,如發動機的功率水平將提升、車橋和變速箱也將做出相應的變化和調整。
4、中重型卡車的主要匹配動力向兩頭發展。
11升以上柴油機將是合資合作的洋品牌柴油機產品,也是重型卡車的主要動力之一,其市場規模取決于卡車的市場需求,也取決于自身的成本水平。國內8-9升的6缸柴油機會與高噸位重型卡車實現同步增長,各產品的生產能力是束縛其市場發展的障礙。主要匹配低噸位重型卡車的200馬力以下的四缸柴油機也將得到迅速發展。與此同時,7升6缸柴油機的市場將逐步萎縮,其市場主導地位將不復存在。
5、重型卡車的自重將有所增長。
隨著用戶需求的多樣化,重卡產品將向多檔次方向發展,這直接導致了整車零部件種類和數量的增加,整車的自重將隨之增長;而國家出于一定目的(如減輕車輛對道路的損害、提高重型卡車的技術含量等)將制訂重型卡車標準,使得整車的車軸數量增加,新技術或者零部件得以應用,這也增加了整車的自重。一些企業如一汽、福田等就開發了10*4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