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意見箱是收集“問題+建議”的百寶箱。
例如:學校的意見箱
有了意見箱,能及時地了解到師生員工的思想狀況和生活需求;
有了意見箱,能讓廣大師生說出平時不愿說不敢說的心里話;
有了意見箱,可以對個別中層干部的違法亂紀行為起到監督作用,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也有利于促進學校中層干部的勤政廉政建設。
發展過程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李悝為相,李悝任相10年,主持變法,是戰國法家的始祖。為穩定社會秩序,李悝幫助魏文侯建立了舉奸揭兇、懲污治吏的舉報制度,并于“僻巷”就是人們不常到的街道設立“蔽竹”。所謂“蔽竹”,即現代的舉報箱或意見箱,就是一個圓形的筒,長約尺許,上方有一個大約三寸見方的小口,以便檢舉人將寫有揭發內容的竹簡塞入筒內。蔽竹置于僻巷,是為避人耳目便于舉報,保護舉報人。
到了西漢,出現了一種叫“垢筒”的舉報箱。漢宣帝時期,潁川土豪結黨營私,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無人敢治。上吏出身的趙廣漢出任潁川郡太守。趙廣漢到任后,決定進行徹底治理,為民除害。他從存錢罐中受到啟發,制作成“狀如瓶,為小孔,可入不可出”的垢筒,起到能夠“及得投書,削其主名”(保護投訴人)的作用。垢筒制成后,趙廣漢便令部下拿到各地懸掛,并張貼告示,鼓勵民眾投書舉報,保證為吏民保密。經過一段時間,收到很多舉報信,趙廣漢根據舉報信提供的線索,組織力量打擊罪犯,終于使奸黨散落,社會得到穩定。
公元686年,武則天執政時期,在朝堂上設置了“銅匭”(即銅制匣子),由補闕、拾遺與御史等人充任理匭使,在朝堂執掌匭事,專門受納臣民的“進書”或訴狀。武則天設置“銅匭”本意是接受臣民諫議時政,自陳冤屈,治國謀略方面的投書,從而得到真實的情報,以加強皇權,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腐敗的作用。但后來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假錯案,武則天甚至“大義滅親”,把親生女兒太平公主的駙馬薛紹處死。可以說魚保家發明的“銅匭”是“意見箱”的一種形式,卻不能說魚保家發明了“意見箱”,更不能說武則天發明了“意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