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體側扁,頭大而眼小,位于頭側中軸下,鱗細,背部灰白,背鰭頂端及尾鰭稍黑。鰱魚自然資源分布很廣,常見于長江、珠江、淮河、錢塘江和黑龍江水系,長江的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密集。鰱魚與青魚、草魚、鳙魚一樣,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人工養殖遍布全國,產量居首位。由于鰱魚常生活于大江河水深浪大之處,所以在釣魚活動中所占的位置并不那么重要,并非是漁人垂釣的主要對象。鰱魚以水中的浮游植物為主要食餌,吃食方式與通常的魚不同,是通過一口一口地汲水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吸入口中,通過鰓耙把水排出,浮游生物則留在口中,咽入胃里。
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游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
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靠腮的特殊結構濾取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喜食腐爛食物,常與草魚搭配飼養鰱魚吃草魚的糞便,故有一草養三鰱之說。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動。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1.在魚苗、魚種拉網、篩選、運輸過程中應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
2.魚苗魚種入塘前,用2.0%的鹽水浸洗5-10分鐘進行。
3.高溫季節,每月用漂白粉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掛袋法進行食場。
4.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提高魚體。
5.死魚應及時撈出,深埋。
病魚在背鰭后的體表有近似圓形紅斑,病灶處鱗片脫落,后形成潰瘍甚至露出骨骼或內臟。
防治方法:
1.由于草食性動物的糞便(如牛、羊等的糞便)是單胞菌菌的孳生之處,因此魚池施用時必須用生石灰拌勻并充分發酵,腐熱后方可施用,以防病原體進入。
2.魚種過塘時,可用2%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可有效預防此病。
3.患病時采用外用藥。外用: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