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專業(yè)的問題就是構圖的藝術。通常,設計師找來的圖片都不會太適合產品的需要,它需要用各種方式再做處理,從構圖的角度進行各種切剪或者添加、遮蓋某些部分,從而讓圖片和產品融為一體。這個過程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如果沒有足夠的構圖技巧而直接使用素材背景圖,整個產品的調性就會差很多,看起來就像未完成的產品,或者沒有經過打磨過的產品。 關于這個原則重要的是設計師需要具備藝術構圖的能力,將移動硬件的四邊看過是畫框的邊緣,從而進行各類場景元素的分割,時而要整合,時而要打散。這部分知識應該在大學里就學會并且掌握,只是它的運用場景由傳統(tǒng)紙面變成了移動硬件的界面。
決定產品調性的第二個元素就是圖片。在產品設計中會大量的使用圖片展示,外行人往往只看表面,認為從版式上就能夠解決產品調性的問題,事實絕非如此,版式僅僅是圖片的排列方式,關鍵的是圖片本身。 我會花大量的時間為產品尋找適合且高質量的圖片,如果產品的研發(fā)投入足夠大,從專業(yè)的角度講,應該請專業(yè)攝影師為產品拍攝需要使用的圖片。但在國內,極少有公司會這樣做,于是這就需要設計師依靠自己的專業(yè)為產品尋找適合的背景圖。
所謂的同類比較就是發(fā)現(xiàn)比較對象的差異性, 也就是說將同類異化的過程, 如果這種異化超出原有的范圍, 就形成了 異類。 反之異類比較實際上是同化的過程, 即尋找共同點, 如果這種過程進入某個范圍, 自 然異類就會被轉化成同類。 因此, 比較是同化與異化共存的過程, 如果主觀在比較之前, 先判定是同類比較, 自 然比較更多的是異化的過程, 如果主觀在比較之前, 先判定是異類比較, 自 然比較更多的是同化的過程。 前者比較的結果是發(fā)現(xiàn)差異性, 后者則尋找共同性。
產品設計中的比較哲學探討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 一切都是在比較中得到認知的, 比較始終是在類別中進行的, 即: 同類比較, 異類往往很難比, 然而所謂的異類也只是相對而言, 這里就涉及到坐標系的問題, 即劃定范圍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某個坐標軸上, 異類可以成為同類而得到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