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機器的質量基本上決定于設計質量。制造過程對機器質量所起的作用,本質上就在于實現設計時所規定的質量。因此,機器的設計階段是決定機器好壞的關鍵。
所討論的設計過程僅指狹義的技術性的設計過程。它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盡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成功經驗的工作。要很好地把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機器。作為一部完整的機器,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提高設計質量,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設計程序。雖然不可能列出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效的惟一程序,但是,根據人們設計機器的長期經驗
在如此眾多的方案中,技術上可行的僅有幾個。對這幾個可行的方案,要從技術方面和經濟及環保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方法很多,現以經濟性評價為例略做說明。根據經濟性進行評價時,既要考慮到設計及制造時的經濟性,也要費用考慮到使用時的經濟性。如果機器的結構方案比較復雜,則其設計制造成本就要相對地增大,可是其功能將更為齊全,生產率也較高,故使用經濟性也較好。反過來,結構較為簡單、功能不夠齊全的機器,設計及制造費用雖少,但使用費用卻會增多。評價結構方案的設計制造經濟性時,還可以用單位功效的成本來表示。例如單位輸出功率的成本、單件產品的成本等。
機器的運動學設計。根據確定的結構方案,確定原動件的參數(功率、轉速、線速度等)。然后做運動學計算,從而確定各運動構件的運動參數(轉速、速度、加速度等)。
機器的動力學計算。結合各部分的結構及運動參數,計算各主要零件所受載荷的大小及特性。此時求出的載荷,由于零件尚未設計出來,因而只是作用于零件上的公稱(或名義)載荷。
在技術設計的各個步驟中,近三四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優化設計技術,越來越顯示出它可使結構參數的選擇達到的能力。一些新的數值計算方法,如有限元法等,可使以前難以定量計算的問題獲得的近似定量計算的結果。對于少數非常重要、結構復雜且價格昂貴的零件,在必要時還須用模型試驗方法來進行設計,即按初步設計的圖紙制造出模型,通過試驗,找出結構上的薄弱部位或多余的截面尺寸,據此進行加強或減小來修改原設計,后達到完善的程度。機械可靠性理論用于技術設計階段,可以按可靠性的觀點對所設計的零、部件結構及其參數做出是否滿足可靠性要求的評價,提出改進設計的建議,從而進一步提高機器的設計質量。上述這些新的設計方法和概念,應當在設計中加以應用與推廣,使之得到相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