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后,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制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匹配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概念分析工業設計的性質:,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取得產品與人之間的匹配。這種匹配,不僅要滿足人的使用需求,還要與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處的匹配,這恰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第二,工業設計必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工業設計是有組織的活動。在手工業時代,手工藝人們大多單槍匹馬,獨自作戰。而工業時代的生產,則不僅批量大,而且技術性強,而不可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為了把需求、設計、生產和銷售協同起來,就必須進行有組織的活動,發揮勞動分工所帶來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滿足社會需求的目標。
工業產品: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社會、經濟、文化、美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集成創新活動。作為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工業設計產業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等為主要內容。與傳統產業相比,工業設計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征。作為典型的集成創新形式,與技術創新相比,工業設計具有投入小、周期短、回報高、風險小等優勢。作為制造業價值鏈中增值潛力的重要環節,工業設計對于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美感除了受產品本身的造型元素影響,還會受到社會、文化、時代潮流以及消費者個人的特點所影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通常還會考慮將要購買的產品與他們已有的產品或他們的家庭內部飾是否相配。這都是工業設計師在進行產品外觀設計時要考慮到的影響與感觀、結構、構成、色彩、材質、功能、空間等緊密相聯系的是產品的物質形體,對于產品造型指產品的外形;態則指產品可感覺的外觀情況和神態,也可理解為產品外觀的表面因素。產品形態是信息的載體,設計師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語言,進行產品的形態外觀設計。利用產品的特有形態向外界傳達出設計師的理念和思想。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也是通過產品形態所表達出某種信息內容來判斷和衡量與其內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終做出購買的決定。
一般來說,傳統的自然材質樸實無華卻賦予細節,新興的人造材質卻質地均勻,但缺少天然的細節和變化,天然材質的親和力要優于新興人造材質。設計在經歷了現代科技主義風格后,開始逐步向現代人文情趣風格轉變,材質的審美標準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