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系統,是在電力負荷較低的用電低谷期,利用優惠電價,采用電制冷空調主機制冰,并貯存在蓄冰設備中;在電力負荷較高的白天,避開高峰電價,停止或間歇運行電制冷空調主機,把蓄冰設備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以滿足建筑物空調負荷的需要。
制冷工質將在低溫、低壓下蒸發,產生冷效應;并在常溫、高壓下冷凝,向周圍環境或冷卻介質放出熱量。蒸汽在常溫、高壓下冷凝后變為高壓液體,還需要將其壓力降低到蒸發壓力后才能進入容器。
液體汽化制冷循環是由工質汽化、蒸汽升壓、高壓蒸汽冷凝、高壓液體降壓四個過程組成。
氣態制冷工質(如氟利昂)經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后進入冷凝器,與水(空氣)進行等壓熱交換,變成低溫高壓液態。液態工質經干燥過濾器去除水份、雜質,進入膨脹閥節流減壓,成為低溫低壓液態工質,在蒸發器內汽化。液體汽化過程要吸收汽化潛熱,而且液體壓力不同,其飽和溫度(沸點)也不同,壓力越低,飽和溫度越低。例如,1kg的水,在壓力為0.00087MPa,飽和溫度為5℃,汽化時需要吸收2488.7KJ熱量;1kg的氨,在1個標準大氣壓力(0.10133MPa)下,汽化時需要吸收1369.59KJ熱量,溫度可低達-33.33℃。因此,只要創造一定的低壓條件,就可以利用液體的汽化獲取所要求的低溫。依此原理,汽化過程吸取冷凍水的熱量,使冷凍水溫度降低(一般降為7℃)。制冷工質在蒸發器內吸取熱量,溫度升高變成過熱蒸氣,進入壓縮機重復循環過程。
中央空調制冷系統的選擇,應根據負荷大小、能源提供方式、便利程度等多種客觀條件決定。其中活塞式制冷壓縮機多為中型(標準制冷量60~600KW)和小型(小于60KW),但是由于其噪音大、效率低且容易發生故障,使用的已不多;渦旋式制冷壓縮機主要用于小型制冷系統,在家用空調以及商用VRV等小型系統大量使用;而螺桿機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及操作維護方便,另外技術成熟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已經廣泛應用于空調中;離心式壓縮機結構簡單緊湊,運動件少,工作可靠,經久耐用運行費用低,一般適用大于500RT的制冷系統中,并且可以實現無級調節,使機組的負荷在30%~范圍內工作。通常情況下,多采用電制冷,在燃氣或燃煤資源豐富的地區,可采用吸收式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