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法上可歸納為四種基本點子:
1. 以“倉七”沖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沖頭,導(dǎo)板頭,帽兒頭,五擊頭,四擊頭,住頭,歸位,串子,長尖,緊錘,九錘半,搜場等。
2. 以“倉七臺七”長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快,慢長錘,一錘鑼,搖板長錘(鳳點頭)等。
3. 以“倉臺七臺”閃錘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閃錘,滾頭子,紐絲等。
4. 以“倉 臺臺七臺”抽頭型為主及其變化形式, 包括抽頭,馬腿兒,鳳點頭,收頭,奪頭等。 其他鑼鼓點均是上述多種節(jié)奏型的組合。
八角鼓
八角鼓,古時滿族人用于自娛的一種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有八個角而得名,又稱單鼓。鼓體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當時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塊烏木、紫檀木、紅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一說是八旗首領(lǐng)各獻一塊的木料嵌拼而成。七面框邊內(nèi)各嵌兩至三枚小銅鈸,一面嵌釘柱綴鼓穗,寓意五谷豐登。
民族打擊樂器:云鑼
云鑼,出現(xiàn)于唐代,元代開始大為流行,是漢、藏、蒙古、滿、納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古名云轍,又名云璈,民間又稱九音鑼。藏族稱丁冬、丁當。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diào)的樂器。常用于民間音樂、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流行于內(nèi)蒙古、云南、西藏和漢族廣大地區(qū)。
古典打擊樂所用鼓槌一般用木質(zhì)鼓槌,而現(xiàn)代打擊樂則可根據(jù)樂 曲需要,既可使用木質(zhì)鼓槌,又可選用鋼絲制成的鋼絲刷。在現(xiàn)代打擊樂中,爵士鼓演奏員 可以在演出中即興表演拋鼓槌和手指上的花活技巧, 也可使用桎音, 這在古典打擊樂中是一 般不會出現(xiàn)的。 在演出著裝上古典打擊樂是隨交響樂團一起統(tǒng)一著裝的, 而現(xiàn)代打擊樂在通 常情況下則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服裝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