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要把好“五關”。關是關,在進雛前一周要將育雛舍內的地面清掃干凈,并用百毒殺或者燒堿對雛舍進行的處理。第二關為飲食關,雛雞進入雞舍三小時之后,就開始用開食,投食量為6次~8次/天。在兩周之后,減少至3次/天,并要保證投食每天都能吃完。第三為密度關,在2周齡以內的雛雞要保證50只~70只/平方米的密度,到了3周齡~5周齡的時候,將密度控制在30只/平方米,可以根據季節、氣候等進行實際的調節。第四關為保溫關,雛雞進入雞舍之后,要嚴格控制雞舍溫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第五關為光照關,在雛雞3日齡內要保證24小時的光照,這樣有利于雛雞的快速成長,提高成活率。在7日齡內要保證光照18小時/天。一周后可采用自然光照。
增強雞群體質。森林養雞,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環境舒適,有利于雞只生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森林養雞離村舍較遠,可避免和減少疾病的互相傳染。雞怕潮濕,喜歡在干燥的環境中生活。在多雨的季節里,因空氣濕度大、通風少,更易引起飼料、墊料霉變,有利于多種病原菌的繁殖,使雞群發病。所以,飼養管理要特別精心。
控制飲水量接連,由于雞舍內濕度過大,容易抑制雞體的水分代謝,如果飲水量過大,就容易引發腸炎,雞群拉稀多,繼而不斷地加大雞舍內的濕度,使病情蔓延。因此,在雨季要適當控制雞的飲水量,并及時排出運動場所上淤積的雨水,避免雞群飲了臟水后感染發病。
在雞場的管理上,搞好衛生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加強衛生管理方面,要制定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衛生要做到細致、,不漏死角,每天對廠區及雞舍進行的打掃,保證環境的衛生、干凈。要建立嚴格的制度,按照科學的流程,確保廠區內的工作能夠做到全覆蓋。 對于病死雞要按照無害化處理流程進行處理,消滅傳染源頭。對雞舍內時,是帶雞,但在冬季一定要盡可能利用中午進行,中午溫度較高,能夠避免因而帶來的溫度差過大,確保溫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