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全世界各地的設計巨擘、專業人士、設計新銳和愛好者如潮水般齊齊涌到米蘭,參與一年一度的設計界“奧斯卡”——米蘭設計周。觀展者馬不停蹄地奔走于2,000家參展商超過20萬平米的展示空間中,從琳瑯滿目的產品和銳意進取的解決方案中,收獲設計的未來那些令人激動的可能性。米蘭設計周儼然成為了各路設計大神們縱情展示才華的舞臺,從家具、燈具,到裝置、配飾,展會現場如同一場豐盛的靈感盛宴,展示了充滿實驗性的作品,它們不僅代表了設計界鋒的思潮,也是設計趨勢的指示標。
工業設計不止是“設計”,也不是簡單的外觀設計,它是系統性的東西,包括結構、材料學等,而基準設計不只限于對現有成熟技術的設計開發,旨在把握前瞻市場提高設計的擴展力,集合伙伴深厚的技術背景,基準也積極從事于開發應用新技術并以此為基礎開發新產品的設計項目。
設計師不同于工程師,也不同于藝術家。能畫出完美CAD圖紙的工業設計師很多,但能做出好產品的卻寥寥無幾,這是因為要么是因為設計師本身眼界和思維不夠,要么是設計師沒有足夠的話語權,有非常好的設計方案和認知能力,但執行不下去,后仍然淪落成一名“美工”的角色。
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2. 工業設計重心:從教育界到產業界的轉移
引進工業設計概念,是老一代工業設計教育工作者的貢獻。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業設計概念從國外引入中國大陸。當時的企業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的出現不是基于企業的需求,而是遵循著“理論先行”的模式。“理論先行”導致了“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模式導致了下列現象:一方面,高校工業設計教育空前繁榮,各地高校紛紛設計工業設計專業,招生人數也急劇增加,各種主題的工業設計研討會、工業設計節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另一方面,工業設計產業并沒有真正形成,春天并沒有真正到來。工業設計公司的收費也不高。在跟一些工業設計公司負責人交流后,共同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累”。在廣東省,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內的價格戰已經打響。價格戰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新生的工業設計產業將會走幾步彎路。
3.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制造業的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工業設計發展的階段性。與OEM模式對應的是生產型的工業設計,與ODM模式對應的是營銷型的工業設計,與OBM模式對應的是策略型的工業設計。三個階段的工業設計產業,都會對設計師和設計服務提出自身獨特的要求,與之相應的,工業設計的教育也須隨之不斷調整自身,產業模式是工業設計教育的真正指揮棒。現行的許多錯誤的教育觀念,錯誤的課程設置,皆源于對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階段的模糊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