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蜀繡針法有12大類,130余種之多,是四大名繡之豐富者,而70余道衣錦線更是蜀繡所獨具。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各種針法交錯使用,變化多端,或粗細相間,或虛實結合,陰陽遠近表現無遺。這些傳統技藝既長于刺繡花鳥蟲魚等細膩的工筆,又善于表現氣勢磅礴的山水圖景,刻劃人物形象也逼真傳神。解放以來針法繡技又有所創新,如表現動物皮毛質感的“交叉針”,表現人物發髻的“螺旋針”,表現鯉魚鱗片的"虛實覆蓋針"等,大大豐富了蜀繡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
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繡稿,由刺繡工藝師加工再創造的一幅佳作。繡制流行圖案既有山水花鳥、博古、龍鳳、瓦文、古錢一類,又有民間傳說,如八仙過海、麻姑獻壽,吹簫引鳳、麒麟送子等,也有隱喻喜慶吉祥榮華富貴的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金玉滿堂、鳳穿牡丹等,富于濃郁地方特色的圖案如芙蓉鯉魚、竹林馬雞、山水熊貓花鳥人物等也深受東西方人青睞。
唐代末期,南詔進攻成都,掠奪的對象除了金銀、蜀錦、蜀繡,還大量劫掠蜀錦蜀繡工匠,視之為奇珍異物。據《元和郡縣志》記載,在唐代,安靖刺繡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成為皇帝獎賞功臣的主要物品。五代十國時期,四川相對安定的局面為蜀繡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大,刺激了蜀繡業的飛速發展。
宋代,蜀繡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獻稱蜀繡技法“窮工極巧”,蜀繡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繡品在工藝、產銷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獨步天下。
專用標志使用
蜀繡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蜀繡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