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蜿蜒的原則:過去的四合院,寺廟,對著大門都有影壁,現代人裝修的時候也比較重視玄關的設計,影壁和玄關都是應風水而產生的,而不單單是為了好看漂亮。它們的作用就是避免直通,阻擋正面沖撞而來的煞氣。墓地如何擋住煞氣呢,風水原理主張“直則沖”、“曲則順”,道路要屈曲,山水要蜿蜒,就是彎彎曲曲。曲徑通幽不僅有風水所講的實際效果,而且還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如江南的園林建筑,都體現了這一審美心理。通往鳳凰山陵園的道路因山就水,從衛星照片上看,有如北斗七星連在一起,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鳳凰山。
明堂開闊的原則:古代有人出了名、當了官或者發了財,人們往往會議論這個人祖墳的風水,稱之為:地靈人杰。風水認為明堂開闊有利于孕育人才,發展事業,因此既要“登山看水口”,還要“入穴看明堂”,明堂是指墓穴前面要有一片廣闊平整的地方,明堂開闊,生機勃勃,才能前途無量。反之,基地不宜設在窄小局限的山谷。墓地前面名堂短缺,并且前方地勢傾斜,主家業退敗,難以突破困境。
后來,后人跳進挖掘出的墳墓,按照當地“明智的人”的命令,一個接一個地把破碎的頭骨抬到腳關節上,然后小心地按原來的上、下、左、右順序把他們放在小棺材里。看著長期與陰陽隔絕的祖先的灰白、破碎的骨頭,子孫不禁哭了起來,眼淚落在了祖先的骨頭上,他們的思緒在祖先還活著之前就飄動了。很難看到祖先的生命歷程,自力更生,堅持不懈和建立的軌跡。
經過一番虔誠而又繁瑣的“程序”遷墳終告圓滿,依照“程序”中后一道環節,子孫十分認真地跪在新遷的墳前,點香燭、燒紙錢,在墳前拜叩,實實在在地磕頭一拜再拜,祭祀為先人搬遷后的“靈魂”不受驚擾,為祝愿“新居”入宅為安,為故去的一切,也為活著的一切,謝安了。
現在下一代可以更好。如今,火葬被進行,骨灰被提升回到地球,回歸自然。移動到墳墓的名詞將在生活中消失或消失。這無疑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體現。
喪葬習俗包括相互滲透的喪葬禮儀制度和民間喪葬習俗。中國的喪葬習俗, 產生于史前的祖先崇拜。經過三代時圣人制禮作樂,形成完整而系統的喪禮、喪服制度,載在《儀禮》、《禮記》等書中。后經歷代大儒根據社會的變遷加以因革損益,著于《司馬氏書儀》和《朱子家禮》等書中,為后世士大夫所遵奉,并滲透到民間喪葬習俗中,至今影響猶存。在歷史發展的漫長的河流中,即使具體的形式或內容略有修改,中國的哀悼和哀悼精神,生命的死亡,葬禮的倡導,以及孝道的精神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