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康 記者 宋薇萍 ○編輯 林堅
砥礪前行,向“實”衍生。
中國期貨市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書寫了華美的篇章:上市品種數量已達到75個,商品與金融、期貨與期權、場內與場外、境內與境外連通,構筑起市場新生態。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條主線,進入而立之年的中國期貨市場日益回歸本源,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排頭兵。
新產品:擴容腳步不停歇
今年12月20日清晨,信達期貨的張海娟早早來到上期所交易大廳。當天是黃金期權上市的日子,張海娟穿著編號為“136”的紅馬甲服端坐在銅牌號“014”交易席,顯得精神十足。
“作為一名紅馬甲,今年有幸見到了這么多新品種上市,非常榮幸,非常激動。新品種多了,公司業務也廣了,希望公司業績能蒸蒸日上。”她說。
這一年,期貨公司實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19年10月末,我國期貨公司總資產為6260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了16%。
這一年,新品種擴容速度前所未有。2019年,中國衍生品市場上市了共14個新品種,達到了歷史之。
從紅棗到20號膠,從尿素到粳米,從年初的天膠、棉花、玉米期權“三劍客”齊亮相,到年尾的鐵礦石、黃金等期權“五兄弟”挨個登場,每一個新品種的背后都凝聚著一個甚至幾個產業的共同期待。
2020年,衍生品擴容腳步不會停歇,各家交易所已將監管精神細化成一串長長的清單。
上期所2020年一季度將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貨,2020年6月份爭取上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氧化鋁、鉻鐵、成品油、天然氣及有色金屬指數期貨也在積極拓展中。期權品種方面,爭取2020年推出原油、鋅、鋁等。
鄭商所將陸續推出花生、短纖、瓶片、PX等期貨品種和動力煤、玻璃期權;深入推進咖啡、馬鈴薯期貨品種研發,待條件成熟適時推出。
大商所將加快推進生豬、液化石油氣、集裝箱運力期貨上市,加快推進氣煤、廢鋼、雞肉、果葡糖漿、乙醇、木材期貨和相關化工期權的研發,在主要品種上實現期貨期權、境內境外的“一全兩通”。
新定價:國際影響力大提升
大華銀行金融市場總經理楊瑞琪曾經是一名黃金專職交易員,在澳大利亞從事黃金交易工作。
“2006年在境外做交易員時,的確感覺上海黃金市場受境外市場影響比較大。經過10余年的發展,目前可以肯定地說,中國黃金市場在主導亞洲時區的全球黃金市場價格走勢。上海、倫敦、紐約三地市場已構成了全球24小時的黃金交易市場。”楊瑞琪對上證報記者說。
在上期所黃金期權上市現場,他毫不掩飾激動的心情,感懷于中國黃金市場影響力的迅速增長。楊瑞琪認為,上期所的黃金期貨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上海金”都作出了很大貢獻。其間,中國黃金實體企業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目前,中國黃金制造業排名全球,尤其廣東等地,黃金飾品的制造能力占全球市場的30%。其中,黃金現貨與期貨市場都發揮了重要功能。”楊瑞琪說。
除了黃金,鄭商所PTA期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等一系列期貨品種的國際影響力都在逐步提升,逐漸具備了現貨價格“壓艙石”功能,也成為國際市場重要的定價參考。
今年11月,全球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與山東萊鋼永鋒國貿等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簽訂了兩筆以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合同。這是境外礦山繼長協定價、普氏指數定價模式之后的一個全新定價模式。
來自監管方的統計顯示,近百家鋼鐵、焦炭煤焦企業以及500多家鐵礦石貿易商參與螺紋鋼、鐵礦石、焦炭、焦煤期貨交易;超過90%的PTA生產、貿易企業和80%的聚酯企業參與PTA期貨市場;85%以上的棕櫚油進口企業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90%以上日壓榨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油脂油料企業參與油脂油料期貨套期保值;50%的全國30強飼料企業集團參與豆粕、玉米等品種的期貨交易……
新故事:助力國家脫貧攻堅
這一年,期貨市場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也不斷提升,尤其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戰略等方面,期貨市場用新產品述說新故事。
80后的劉曉龍是山東萊州后店子村一位果農。從蘋果期貨上市天起,他就開始接觸期貨,已有3年套期保值經歷。
“除了防范風險,期貨市場還有一個的好處就是信息共享,各地的開花量、坐果率、銷量都一目了然。”劉曉龍說,這為安排來年生產計劃非常有幫助。
以農產品起家的鄭商所,分別在2017年和2019年掛牌上市了蘋果和紅棗期貨,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都屬于貧困地區的優勢品種。其中,在農業部認定的122個蘋果重點縣市中,有33個是貧困縣,涉及貧困人口1751萬人。
“蘋果期貨上市近兩年來,已經在增強農民議價能力和標準化分級理念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鄭商所相關人士表示。
有著“蘋果之鄉”之稱的甘肅秦安縣先后與19家期貨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截至目前,蘋果“保險+期貨”項目已覆蓋全縣44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理賠萬元。
“保險+期貨”是期貨行業“授人以漁”的金融扶貧項目。
2019年,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都穩步擴大了“保險+期貨”試點。截至目前,全國有60家期貨公司累計在貧困地區開展370個“保險+期貨”項目,覆蓋22個省級行政區域、190個貧困縣,為貧困地區約108億元價值的天然橡膠、棉花、蘋果等農特產品提供了價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