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茅臺酒的外包裝大概經歷了四次變化,尤其是瓶蓋的變化為明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塑料和鋁還沒有成為主要的包裝用材前,酒瓶基本用木塞封口。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塑料在包裝中的廣泛使用,茅臺酒也換上了螺紋聚乙稀小紅蓋,外面使用熱收縮膜防偽。九十年代初,簡單防偽的鋁質蓋出現,茅臺酒也換上了這種蓋。到了2000年以后,茅臺酒換上了鋁塑結合的偽蓋。一個紅色塑料蓋被一圈紅鋁皮嵌扣在瓶頸上,啟封時旋下外蓋,就露出里面的倒酒器了。
這就是為什么長期以來,茅臺鎮周邊地區或全國部分地區的茅臺酒生產企業都試圖模仿茅臺酒而沒有成功。
為什么茅臺叫茅臺也許大家都會說茅臺是茅臺鎮出產的,所以叫茅臺。每個人都明白這一點是合乎邏輯的。也沒什么問題。那么具體原因是什么呢?因為:早年赤水河東岸長滿馬山樹,稱馬山灣。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在東岸建了一口方形水井,改名為四方井。宋代,殘陽下,古道中,方井之上有茅草椽。后來,這里逐漸成為當地人祭祖的圣地。因此,人們稱這里為茅臺,簡稱茅臺。“茅臺酒”由此而來,并開始進入清晰的史料記載。
茅臺酒的酒窖建設也頗有講究。從窖址選地、窖區走向、空間高度,到窖內溫濕度控制、透氣性能,以及酒甕的形式、容量、甕口泥封的技術等,都極為嚴格。這些都是關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氣純度再提高的關鍵。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檢查,開關透氣孔,控制溫濕度。
裝茅臺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甕,從清朝咸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后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民國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后,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樸實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