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仔豬腹瀉十分普遍,30Kg以下的仔豬,全年平均發病率為46.5%,死亡率10.3%,在養豬業中危害居首位。仔豬腹瀉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的健康,導致飼料報酬低,仔豬成活率下降,生產緩慢,生產發育停滯(僵豬),甚至死亡,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預防和防治措施,提高仔豬成活率已經成為廣大養殖戶為關心的一個問題。
1、性腹瀉及對策
原因: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1)仔豬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類傳染病,引起仔豬腹瀉的主要有仔豬黃痢(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和仔豬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仔豬黃痢,多發生于1周齡內(3-7日齡),以劇烈腹瀉,拉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為主要臨床癥狀,發病急,病程短,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仔豬白痢,10-30天的仔豬易感,拉乳白色或灰白色漿狀、糊狀糞便,發病率高,死亡率低。
(2)仔豬副傷寒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多發生于1-2月齡仔豬,無明顯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急性型常呈敗血癥變化,皮膚有紫紅色斑點;亞急型或慢性型表現為腸炎、消瘦和頑固性下痢,糞便惡臭,有時帶血。
(3)仔豬紅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發生于1周齡以內的仔豬,以1-3日齡新生仔豬多見。發病仔豬由于腸粘膜炎癥和壞死以排出紅色稀糞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對策:采用進行,可選用沙星類、慶大霉素、阿莫西林等。
2、病毒性腹瀉及對策
原因: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輪狀病毒等。
(1)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厭食、嘔吐、嚴重腹瀉、脫水為特征。多發生于春、冬季,能迅速傳播各種年齡的豬,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10日齡以內仔豬病死率接近;2周齡以內的仔豬感染后12-24小時會出現嘔吐,繼而出現嚴重的水樣或糊狀腹瀉,糞便呈黃色,常夾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體重迅速下降,仔豬明顯脫水;2-3周齡的仔豬,死亡率10%以內。斷乳豬感染后2-4天發病,表現水瀉,呈噴射狀,糞便呈灰色或褐色,個別豬嘔吐,在5-8天后腹瀉停止,極少死亡,但體重下降,常表現發育不良,成為僵豬。5周齡以上仔豬的死亡率很低。有些母豬與患病仔豬密切接觸反復感染,癥狀較重,體溫升高,泌乳停止,嘔吐、食欲不振和腹瀉,也有些哺乳母豬不表現臨診癥狀。
2)豬流行性腹瀉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日齡越小,癥狀越嚴重,哺乳仔豬死亡率達50%-。本病多發生于寒冷的冬季,臨床特征為嘔吐、水樣腹瀉、脫水。病毒存于病豬的腸絨毛上皮和腸系膜淋巴結,隨糞便排出后污染環境、飼料、飲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污染。 (3)豬輪狀病毒病主要由豬輪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多發生于寒冷潮濕的季節。主要侵害8周齡以內的仔豬,初生仔豬感染率高,發病嚴重。10~20日齡仔豬癥狀輕,當環境溫度下降和繼發大腸桿菌病時常使癥狀加重和死亡率增高。臨床特征為精神不振,食欲減少,不愿走動,仔豬吃奶后迅速發生嘔吐及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黃白色或暗黑色。脫水明顯。
對策: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疫苗預防,根據本廠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一旦發病,立即隔離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防治疾病的擴散。
如有需要,歡迎致電山東濰坊艾斯德生物:400-153-5826;1531536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