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nèi)容。在17~18世紀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tǒng)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tǒng)稱為“體操”。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并廣泛傳播于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xiàn)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范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當?shù)囊欢螘r間里,“體操”和“體育”兩個詞并存,相互混用,比較混亂,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nèi)統(tǒng)一稱為“體育
-
中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卻是一個外來詞。它早見于20世紀初的清末,當時,我國有大批留學生東渡去日本求學,僅1901年至1906年間,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學體育的就有很多?;貒?,他們將“體育”一詞引進到中國。
在中國,“體育”這個詞早見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提到對幼兒進行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fā)達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養(yǎng)院教課說略》上也提到:“體育功夫,體操發(fā)達其表,樂歌發(fā)達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