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被譽(yù)為海洋“軟黃金”。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被譽(yù)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其肉質(zhì)細(xì)嫩、營養(yǎng)豐富。鮮品可食部分蛋白質(zhì)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質(zhì)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鮑魚因富含谷氨酸,味道非常鮮美。 [1]鮑魚(Abalone),其名為魚,實(shí)則非魚,種屬原始海洋貝類,單殼軟體動物。由于其形狀恰似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Sea-ear)。鮑魚通常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公認(rèn)產(chǎn)地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我國東北部也是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全世界已命名的216種鮑魚中,分布在我國沿海的鮑魚有7種,其中又以北部渤海灣出產(chǎn)的皺紋盤鮑和東南沿海的雜色鮑為多見。
魚翅為古代八珍之一,八珍雖有好幾個版本,但魚翅總能占據(jù)一席,可見其在林林總總大美食中有鞏固的地位。早食用魚翅的人是漁民,漁民出售鯊魚后,將魚鰭留下自己食用,魚商發(fā)現(xiàn)有利可圖,收為商品出售,魚翅才漸漸出現(xiàn)于宴席上。至明代中期,魚翅已為人們廣泛食用,各類書籍對魚翅的選料和烹制多有介紹?!督鹌棵吩~話》中評價魚翅為“珍饈美味”、“絕好下飯”;《明宮史》有明熹宗喜食用魚翅、燕窩、蛤蜊和鮮蝦等多種原料制作的“一品鍋”的記載。南方各地尤其將魚翅視為珍貴烹飪原料。
燕窩是燕子做的巢,但這種燕子并不是我們常見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叫家燕(swallow),屬燕科,它們的巢用禾草或者泥巴和唾液混合筑成,無法食用。可吃的燕窩是由另一種燕子筑成,它們屬于雨燕科,稱為“金絲燕”(swiftlet),具體是指雨燕目雨燕科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zhì)(如:羽毛)所筑成的巢穴,而非雀形目燕科鳥類(如家燕)所筑巢。其中以金絲燕唾液的蛋白質(zhì)純度和營養(yǎng)價值為。產(chǎn)自中國南部沿海一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燕窩按筑巢的地方而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屋燕”的巢一般筑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要方便采集燕窩,而洞燕的巢則筑於山洞內(nèi),地勢險峻,采集相當(dāng)危險。燕窩中有稱為“血燕”的,是因?yàn)榻鸾z燕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雜質(zhì),呈紅絲而名,并非因?yàn)槿藗冋`解,以為其未完成鳥巢,忍住不產(chǎn)卵,吐血而形成。燕窩被采摘之后,還要經(jīng)過蒸細(xì)、浸泡、除雜、挑毛、烘干等復(fù)雜的加工才能制成成品燕窩,包括燕盞、燕條、燕餅、燕絲。其中燕盞是整只個大質(zhì)優(yōu)的燕窩經(jīng)除雜保留原有形狀而成,價格特別昂貴。金絲燕的窩。多建在熱帶、亞熱帶海島的懸崖絕壁上,懸崖下面是滾滾的波濤,上面是藍(lán)天白云。金絲燕在春季開始做窩,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種膠質(zhì)唾液,吐出后經(jīng)海風(fēng)吹干,就變成半透明而略帶淺黃色的物質(zhì),這是燕窩的主要成分。金絲燕用這種唾液和著纖細(xì)的海藻、身上的絨羽和柔軟的植物纖維等做成巢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燕窩”。燕窩是珍貴的佳肴,又是名貴藥材,有補(bǔ)肺養(yǎng)陰之功效,主治虛勞咳嗽、咳血等癥。印度、馬來群島和我國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等均有出產(chǎn)。
海參,屬海參綱(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余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jù)《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益精髓,攝小便,療痿,其性溫補(bǔ),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海參具有、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著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海參逐漸進(jìn)入百姓餐桌。生活環(huán)境決定海參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