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出》這首詩中,月亮就已經用來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之情了,可見這一象征意義的淵源之久遠。傅紹良在《論李白詩中的月亮意象與哲人風范》一文中這樣說過:“在情感寄托階段,月亮已由獨立的客觀景物內化為人類情感的組成部分,創作主體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將自我感情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體通過某種特定的感情活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確,縱觀古代與月相關的詩,借月抒情的作品不勝枚舉。題材有閨情、鄉思、送別等等,這些都成為月亮詩的基本主題。而這些主題中,尤以愛情詩數量居多,成就居高。這也許同月亮的原型象征意義——以月喻人美麗相關吧。《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這是一首思婦懷念遠游丈夫的閨情詩。開頭寫景,把主人公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夜深人靜,明月皎潔,流光透過羅帳灑在床上。她一人獨守空幃,寂寞凄涼。因此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誘發物,引出她積郁內心的不盡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