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金(Platinum,簡稱Pt),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白色貴重金屬。鉑金早在公元前700年就被人類發(fā)現(xiàn),在人類使用鉑金的2000多年歷史中,它一直被認為是貴的金屬之一。
在礦物分類中,鉑族元素礦物屬自然鉑亞族,包括銥、銠、鈀和鉑的自然元素礦物。鉑族元素礦物均為等軸晶系,單晶體極少見,偶爾呈立方體或八面體的細小晶粒產(chǎn)出。
1741年,英國冶金學(xué)家查爾斯·伍德(Charles Wood)在牙買加發(fā)現(xiàn)了各種來自哥倫比亞的鉑樣本,并將樣本寄往威廉·布朗里格(William Brownrigg)作進一步分析。安東尼奧·烏略亞也被認為是鉑的發(fā)現(xiàn)者。他在法國測地線任務(wù)(French Geodesic Mission)八年后,于1746年返回了西班牙。他把鉑描述為不可分離且不可煅燒的金屬。烏略亞還預(yù)測鉑礦將會被發(fā)現(xiàn)。1748年,他發(fā)表了相關(guān)報告之后,沒有再繼續(xù)探究此金屬。
1750年,布朗里格在研究過伍德所寄來的鉑樣本之后,向皇家學(xué)會呈交了一份有關(guān)鉑的詳細報告,表示在過去有關(guān)已知礦物的文獻都未提及此金屬。布朗里格也提到了鉑的熔點之高,且對硼砂有著的耐火度。歐洲各地化學(xué)家相繼對鉑進行研究,如:安德烈亞斯·西吉斯蒙德·馬格拉夫、托爾貝恩·奧洛夫·貝爾曼、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威廉·李維斯(William Lewis)和皮埃爾-約瑟夫·馬蓋(Pierre-Joseph Macquer)等。1752年,亨利克·特奧菲盧斯·謝佛爾(Henrik Teofilus Scheffer)發(fā)表了一份有關(guān)鉑的詳細科學(xué)描述。他將其稱為“白金”,并詳述了如何利用砷來熔融鉑礦物。報告也指出,鉑比金更易彎曲,但耐腐蝕性則相近。
鉑極為稀有,常被認為是尊貴的象征。信用卡、簽賬卡及某些會員卡的白金卡服務(wù)水平一般比金卡更高。對于唱片來說,“白金獎”是第二高的榮譽,位于鉆石以下,金、銀、銅之上。例如在美國,銷售超過一百萬張的唱片會被稱為“白金唱片”,而銷售超過一千萬張的唱片則會被稱為“鉆石唱片”。其他商品如果表面呈銀白色,也會被稱為“白金”。伊麗莎白王后冠是為喬治六世的加冕而特制,其框架就是以鉑作為材料。它是用到鉑金屬的英國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