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學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后部側(cè)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視鈍圓。口大。眼中等大。鼻須位于后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后緣。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
黃顙魚多棲息于緩流多水草的湖周淺水區(qū)和入湖河流處,營底棲生活,尤其喜歡生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處,且腐殖質(zhì)多和游泥多的地方。雜食性,自然條件下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魚苗階段以浮游動物為食,成魚則以昆蟲及其幼蟲、小魚蝦、螺蚌等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分布于老撾、越南、中國、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在中國分布于珠江、閩江、湘江、長江、黃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龍江等水系。
體長為體高的3.1~4倍,為頭長的3.6~4.5倍,為尾柄長的6.2~7倍,為前背長的2.5~2.6倍。頭長為吻長的2.9~3.2倍,為眼徑的2.9~3.8倍,為眼間距的2.1~2.6倍,為頭寬的1.3~1.4倍,為口裂寬的2~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1~2倍。 [4]
攝食習性
黃顙魚食性為雜食性,自然條件下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魚苗階段以浮游動物為食,成魚則以昆蟲及其幼蟲、小魚蝦、螺蚌等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黃顙魚還大量吞食鯉魚、鯽魚等的受精卵。黃顙魚的食譜較廣,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食物的組成有所變化。根據(jù)其對101尾黃顙魚胃腸內(nèi)食物分析,食物種類有幼魚、魚卵、蝦類、水生昆蟲、螺類、水生植物等,其中蝦類出現(xiàn)頻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