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計人員參與開標
有些公司的審計部的人員較多,部門職能也挺全,參與開標環節也成了部門職責。但僅僅只是見證投標文件的報價單,并無意義。
如果審計部真的想要參與招投標,那就得整個過程都參與:
(1)招標文件的制定:尤其是技術標的條款、標底價的設置、成本價的測算;
(2)供應商資格審核:參與報價的供應商應該有競爭關系,供應商之間不能有關聯關系,也不能是廠家與代理商的關系,所提供的業績證明也應該是真實的。如果是某品牌的代理商必須得提供授權文件;
(3)開標議價:投標報價低于成本價或者高于招標控制價,均應視作無效報價。如果有效報價不足3家,就應現場及時終止,并要求重新招投標。
低端的圍標模式基本可以扼殺在搖籃中,但這種模式操作過一兩次后,招投標小組在下次招投標時就不會主動邀請審計部參與了。
2.對供應商進行上門拜訪
采購審計不光是檢查書面資料,還可以走訪供應商,通過走訪可以獲得一些額外信息。需要拜訪的供應商訪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企業,這些企業有以下四個特征:
(1)注冊不到3個月就成為合格供應商,居然能提供近3年或5年的業績不符合邏輯。理由是該廠廠長以前是掛靠某大公司,現在有能力了,所以獨立出來;
(2)注冊地址不是在一個工業區,而是在一個村里面;
(3)注冊資金少,員工數量更少;
(4)付款條件特別佳,其他供應商都可以賒賬,而該供應商預付款為主,賬期非常短,每次安排付款,都包含這家公司。
為了控制成本,這類企業往往不設質檢,就算有,良品率不高。
不少內審人員會說不是有駐廠監造人員,質量肯定在把關。不妨去人力資源部翻一下駐廠監造人員的履歷,有的可能就未在該行業呆過,他們多的功能是催進度。
驗廠時,我們審計人員可重點關注一下4個方面:
(1)生產情況:通過現場設備可評估出實際產能,當產能飽和后,即使來報價也無法滿足交期。查看排班記錄、工資上墻記錄,便于評估制造費的合理性。通過現場觀察、近3個月的產品質檢記錄、返工記錄等都可以了解質控情況。
(2)財務數據:主要是檢查客戶的資金情況,有時在費用報銷單上可以翻到節假日給采購人員送禮的明細。
(3)采購數據:評估原材料是否在按指定的品牌在進行采購,采購數量過低就存在供應商偷換材料替換進行二次創利的情況。
(4)銷售數據:主要客戶的組成、銷售金額、銷售占比、開票信息,賣給公司的貨物是否為價.。
我們就能了解是否存在外購、貼牌生產的皮包公司,報價是否虛高。
3.員工參股供應商或任高管
不少內審都有錯誤的觀點,他們認為:只要員工參股或任職的公司的業務與其本人的職務不相關就是未觸犯紅線。只要價格與市場價接近就沒問題,多補一個報批文件就行。
《員工手冊》的職業行為準則一頁肯定會注明“未經允許,員工個人不得參與經營管理的投資或投資于公司的客戶或商業競爭對手或以職務便利向投資對象提供利益”、“未經公司書面批準允許,員工不得兼職于公司的業務關聯單位或商業競爭對手,或因兼職影響本職工作”等條款。
即不論是何種級別的員工,只要員工參股或任高管,就已經觸犯了公司紅線,就可按照《員工手冊》進行處理。
4.有戰略合作方參與的招投標
不少公司有戰略合作單位。在某一項目招投標時,集團領導會指定該單位作為內定的中標單位,而這時的招投標,只是來了解一下市場的行情,便于向戰略合作方壓價。
如果集團領導都不知情的,是招標部門內外串通導致的圍標,就需要從嚴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