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布光的基本投射方法
舞臺布光的基本投射方法,可概括為面光三種投射方法、耳光兩種投射方法。
一、面光投射的三種方法是垂直投射、交叉投射、重點投射。
垂直投射布光均勻,常用此法鋪底光。并可消滅臺口兩角處布光的死角。交叉投射可加強臺中心的亮度,演員受光面相對比垂直投射大,并便于往縱深投射而不會在淺舞臺上把演員的影子投至天幕或畫幕上。重點投射可加強某一演區(qū)(臺左或臺右)的照度。以上三種投射方法是以投射某一個光區(qū)為計算單元。有幾個光區(qū),就要組織相對應的燈具投射,如果各光區(qū)還需不同的光色,用燈還要更多。因此,光區(qū)的數(shù)目及光色的使用必須整體權衡這種關系。面光的投射角度以和臺板形成45度夾角為宜。
二、外耳光及包廂光的布光方法。
外耳光投光開口處應容納水平方向排列兩個以上燈具??颗_口內(nèi)的燈應投向后演區(qū),靠臺口外的燈應投向前演區(qū)。上層的燈具應投向臺口以內(nèi),下層的燈具應投向臺口附近。包廂光應該交叉投射。無論是外耳光還是包廂光都應該盡量躲避光線投射在臺框和邊檐幕上。如果面光角度過大時,會使演員的造型難看。形成長鼻影、高顴骨及黑眼窩。外耳光及包廂光可以幫助改善演員的造型,補充低角度光的不足。
三、各頂排光與面光銜接,照明演員。
如圖所示:各頂排燈與面光銜接時,應以距臺板1.75米以上,不能只看臺板上光接勻即可,否則會使兩排燈光銜接處演員面部無光。一般是面光投景區(qū),頂排燈投第二景區(qū),以此類推。
四、側光的投射方法。
側光可以加強人物及立體布景的立體感??蓮膫裙馓鞓?、吊籠、流動等燈位投射,一般應以一側較強光做為主光。而另一側較弱光做為輔助光。兩側不宜均等對待。
五、天幕光的投射方法。
平天幕可用天。地排泛光燈投射,天地排應分為數(shù)組光色滿足藝術需要。過去常用地排幻燈投射幻覺布景而不用地排燈。近來采用塑料天幕,投射布景的幻燈改為背投,可去掉天幕下的擋燈景片,效果較前者好。
采用圓天幕時,可使兩側觀眾看到寬闊的天空。天幕照明常在舞臺中部設一道天幕燈吊桿。用泛光燈投射天幕,并用該吊桿前的頂排燈吊桿兩端安裝的泛光燈投射兩側天幕,使天幕光線均勻銜接。并采用圓天幕內(nèi)安裝的吊橋上聚光燈投射演區(qū)側光。解決天橋側光被天橋遮擋不能投射的麻煩。
舞臺上光的轉換和流動
光的運動是指舞臺上光的轉換和流動。它是舞臺燈光中活躍,有表現(xiàn)力的造型要素。使舞臺燈光由靜態(tài)造型變?yōu)閯討B(tài)造型,賦予舞臺燈光活力。光的運動是戲劇藝術本質和特性的要求。戲劇藝術的基本表現(xiàn)手段是戲劇動作。
勞森說:“流動性是戲劇動作的一個重要特征”。
阿庇亞認為“那種能給舞臺空間帶來變化和這種運動節(jié)律的光是舞臺上的靈魂”。他主張“整個演出形象就是織在時間上的圖畫”。
斯沃博達認為:戲劇就意味著變化和運動。他主張“活動與光的戲劇”。
上述幾位大師的言論,均要求以運動的光來適應流動的戲劇動作。光的運動擴充了舞臺燈光的功能:引導觀眾視線。烘托流動的戲劇動作和人物情感。光隨情變﹒渲染流動的舞臺氣氛和畫面、轉換時空、增強戲劇演出節(jié)律,推波助瀾。
在我國戲劇舞臺上,許多的演出劇目,均在光的運動方面,做了精心的設計和運用。例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蔡文姬》、上海戲劇學院演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央戲劇學院演出的《桑樹坪紀事》。中央歌劇院演出的《蝴蝶夫人》等。
光的運動具有四維性,是在三度舞臺空間中創(chuàng)造流動的舞臺氣氛和畫面。在空間方面:有區(qū)域、形狀。方位等變化。在時間方面:有快。慢、斷、連等節(jié)奏變換。(在燈光操作管理上分為切光、突明突暗。漸明漸暗等)。光的運動又具有可控性,它是通過燈光人員,依據(jù)燈光管理表,操作燈光控制設備來體現(xiàn)的,故應精心制定燈光管理表,熟悉控制設備的性能,認真操作。
光的運動,包含著六種燈光造型要素的變化和流動:光強的明暗起伏。光色的轉化、光位的移動、光區(qū)的變換、光影的隱現(xiàn)、光束的閃動等。在舞臺演出中,有時需單一要素的運用,而有時則是多種運動方式同時進行,共同闡釋光的語言。
光的運動是由戲劇的特性決定的。而運動的核心在于節(jié)奏,戲劇動作和繪畫不同,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中同時展開。因而,凝固不動的燈光是和戲劇藝術不相協(xié)調(diào)的。燈光藝術雖在舞臺美術諸行當中起步較晚,但在戲劇演出中很早就主動運用日光的運動來烘托劇情,據(jù)說在古希臘露天劇場中就已經(jīng)成熟運用。宇宙間所發(fā)生的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都稱為運動。戲劇的動作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運動。戲劇中光的運動也應是有秩序、有規(guī)律的運動,因而這種運動的核心在于節(jié)奏。節(jié)奏一詞出于希臘文,原意是流動,指音樂中交替出現(xiàn)的有規(guī)律的強弱、長短現(xiàn)象。廣義的應指藝術作品中個要素的有序組合。只有各個要素有規(guī)律的組合,要素本身才有意義。
1.光運動的決定因素
光運動的決定因素是戲劇的行動(包括動作、語言、心理等綜合體)。戲劇的行動是劇情向前推進的決定因素。因而,戲劇燈光運動的依據(jù)也應是戲劇的行動本身。
戲劇的種類是多樣的。在表達方式上選擇的側重點不一樣。話劇側重于語言的犀利,舞劇側重于動作的完美,歌劇側重于歌唱的含情,雜技側重于表演的技巧,音樂劇側重于樂曲的淋漓,戲曲則側重于唱念做打……因而,戲劇燈光對待不同劇種應有所區(qū)別,這些不同的語匯可能就是我們應用的依據(jù),或言語、或動作、或歌唱、或音樂。他們都是情感外化的形式和載體,也就間接的成了我們燈光運動的依據(jù)。不管是任何一種戲劇形式,都很少有的單一形式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都或多或少地攜手其他形式。試想舞劇中如果沒有音樂,音樂劇中不要任何動作會是何種狀況?因而,燈光運動的依據(jù)也應以一種形式為主。兼顧其它形式,使藝術作品顯得更加統(tǒng)一和完整。
2.運動中的協(xié)調(diào)和對比
眾所周知,色彩中的協(xié)調(diào)和對比是色彩的價值所在。同樣道理,處理好燈光在運動過程中和其它戲劇元素的協(xié)調(diào)和對比關系,也是燈光藝術限度的發(fā)揮其功用的關鍵所在。沒有運動的統(tǒng)一燈光則和其它元素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燈光就成了戲劇的敵人;而沒有對比,運動也會顯得索然寡味,如同嚼蠟。
所謂對比即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的相互比較。沒有差異就無所謂對比。綜觀繪畫史,從原始的色彩結構到19世紀末的印象派,從中國的重彩設色到日本的浮士繪,直至現(xiàn)代的蒙得里安、畢加索、米羅等的繪畫,無不是利用色彩的對比取得神奇的藝術效果的。具體到戲劇燈光。運用對比主要是運用辨證的思維方式來對待光的運動,在中國畫中講的“計白當黑”傳統(tǒng)哲學中講的“以柔克剛”?!耙造o制動”、“物極必友”等道理同樣適用于舞臺燈光。要表現(xiàn)一個人的孤獨,滿臺黑似乎比滿臺亮還能說明空間之大人物之小。當運動的速度達到極至時。靜止或接近靜止的狀態(tài)似乎是更恰當?shù)奶幚淼鹊?,這些我們可暫時借用色彩學上的名詞,稱其為同時對比(反襯)。當然,我們經(jīng)常用到另外一種對比的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視覺的生理特性造成的對比。對比的方式多種多樣,它將像戲劇本身一樣,有著永無止境的探索歷程。
燈光這八個基本要素,是每個燈光設計師必須使用的基本手段。只是不同的設計師會根據(jù)自己的個性或戲劇特點靈活取舍。也正是因為這些無數(shù)的可變性,使舞臺上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燈光效果。舞臺燈光在舞臺演出過程中,重要的是要給演員和景物進行照明和造型,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景物形象。詳細研究要素特性,準確選取恰當語匯,不斷發(fā)掘要素潛在功能,將是每位燈光設計師不斷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們必須深刻研究的課題。
近幾年演出市場呈上升態(tài)勢,臨時搭建各種舞臺更是司空見慣。在搭建舞臺的同時我們需要考慮到舞臺搭建的環(huán)境、考慮到光照問題、觀眾的觀看角度、舞臺的層次穩(wěn)固性、上下舞臺的通道和數(shù)量、人流管理、天氣因素等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
由于舞臺搭建是一個小眾產(chǎn)業(yè),很多舞臺搭建人員由于經(jīng)驗不足導致搭建好的舞臺有的不符合主辦方的要求,不得已返工不說,還勞心費力耗財,更甚至導致事故的發(fā)生。不少人感慨:在聲效、燈光、視覺越來越精益求精的當下,舞美行業(yè)卻存在入行門檻低、外行扎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