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前期,基于“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體制格局,工藝美術行業形成了綜合管理、生產、教育、研究及交流傳播諸機制機能的龐大而整飭的運行體系。體系結構中,從中央到省、地、市縣的四級管理體制,統籌除外貿外的計劃指令、原料供應、資金分配、生產組織、人才培養、創作研究、展覽宣傳、評比認證、藝術交流、學術團體和專業刊物等事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同時,從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舉辦座談會、交流會、展覽會、評審會等專業活動,并有“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評價、榮典制度。這一時期的工藝美術在程度的集約化中得到新的發展,其門類品種、藝術面貌、制作質量以及技藝類型和水平發揮都達到新的歷史高度。
此外,其他省、自治區也有不少的傳統美術工藝品和產區,如江西省的景德鎮瓷器和宜春地區的焰火爆竹;陜西省西安的皮影、陶俑、剪紙、唐三彩等;安徽省歙硯和蕪湖鐵畫;山西省的稷山螺鈿漆器和平遙描金漆器;河南省的禹縣鈞瓷、臨汝汝瓷和開封汴繡;河北省的曲陽漢白玉石雕、唐山瓷器;遼寧省的撫順煤精雕刻、沈陽“遼三彩”;吉林省的樹根雕、地毯;哈爾濱的編結繡、樺木雕刻;湖北省的漢繡和廣濟竹器;廣西的泥興陶器、桂林梳篦和欽州焰火爆竹;貴州省的大方漆器和玉屏蕭笛;云南省的斑銅、大理石雕和個舊錫器;甘肅省的酒泉夜光杯和洮州石硯;內蒙古的地毯;青海省的酥油塑;寧夏的賀蘭山石刻等。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而且各地的產品都有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各地人們的生活習俗有很大差異,長期的封建社會,自然經濟以及地域交通阻塞,使得這種差異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文化素養和審美習尚。工藝美術的創作和生產,直接受人們生活習俗的影響,因此也就形成了各地工藝美術品濃郁的地方特色。例如陶瓷,有鈞、汝、官、哥、定宋代五大名窯,主要產區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保持和發揚了各自的獨特風格。號稱“瓷都”的景德鎮,產品裝飾以青花、釉里紅、釉上古彩和粉彩有代表性,風格典雅,可作日用品或陳設品;薄胎瓷和顏色釉瓷也是景德鎮獨樹一幟的產品。湖南醴陵的產品以瓷質潔白透澈、釉面光潔潤澤的釉下五彩瓷著稱。廣東楓溪瓷器以鏤雕有名,虛實對比,玲瓏剔透。山東淄博瓷器,造型和裝飾風格富有現代感,突出的產品是焦寶石瓷,屬于細石質瓷類,偏灰米黃色,沉著含蓄,質地堅實。河北唐山瓷器的獨特產品是細膩透明的滑石瓷、光澤晶瑩的骨瓷和白玉瓷,裝飾方法以釉上新彩、噴彩和雕金為主。河北磁州窯(邯鄲)的產品,裝飾手法以黑白對比為特點,運用鐵銹花、刻花等技法,描繪豐富多彩的紋飾。浙江龍泉青瓷屬于厚釉系統瓷器,以開片或浮雕刻花為主,具有唐、宋裝飾特點。河南的鈞瓷、汝瓷都是宋代名瓷。鈞瓷多以色釉和“窯變”為突出特點,如海棠紅、朱砂紅、雞血紅、葡萄紫、天藍、魚肚白等釉色,而且相互滲透,相映成輝。汝瓷多為青粉、灰藍、豆綠、蝦青等釉色,并刻畫淺浮雕圖案。福建德化白瓷,呈半透明狀,釉色如象牙白、豬油白,飾以傳統浮雕,通體不加彩飾,素雅恬淡,自成一格。陜西銅川的耀州瓷,以具有北方特色的青瓷為主,兼有白瓷、黑瓷,刻花裝飾粗獷健美。漆器的地方特色也非常明顯。如北京的產品以雕漆和雕填漆器為主;福建主要是脫胎漆器;江蘇揚州以螺鈿漆器和百寶嵌漆器稱著;四川漆器在髹飾技法上以雕填和研磨彩繪見長;廣東陽江和貴州大方漆器的傳統特點是以皮革作胎,古雅、美觀、防潮、耐用;山西、甘肅的漆器則擅長雕漆、描金、雕填等技法。刺繡中的四大名繡,各具特色。蘇繡針法豐富,用色秀麗典雅;湘繡形象真實生動,粗獷豪放;粵繡構圖勻稱,色彩明快;蜀繡針法嚴謹,色澤艷麗。地方特色的保持和發揚,使中國工藝美術品更加豐富多彩。
《考工記》
《考工記》是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年,齊國官府工匠所記有關工藝的典籍,它是中國早的一部工藝專著,也稱《周禮·考工記》。全書共7100余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反映出當時中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平。此外《考工記》還有數學、地理學、力學、聲學、建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