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模劑是一種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間的功能性物質。脫模劑有耐化學性,在與不同樹脂的化學成份(特別是苯乙烯和胺類)接觸時不被溶解。脫模劑還具有耐熱及應力性能,不易分解或磨損;脫模劑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轉移到被加工的制件上,不妨礙噴漆或其他二次加工操作。由于注塑、擠出、壓延、模壓、層壓等工藝的迅速發展,脫模劑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
脫模劑的作用就是將固化成型的制品順利地從模具上分離開來,從而得到光滑平整的制品,并保證模具多次使用,具體性能要求如下:
1、脫模性(潤滑性)。形成均勻薄膜且形狀復雜的成形物時,尺寸無誤。
2、脫模持續性好。
3、成形物外觀表面光滑美觀,不因涂刷發粘的脫模劑而招致灰塵的粘著。
4、二次加工性優越。當脫模劑轉移到成形物時,對電鍍、熱壓模、印刷、涂飾、粘合等加工物均無不良影響。
5、易涂布性。
6、耐熱性。
7、耐污染性。
8、成形好,生產效率高。
9、穩定性好。與配合劑及材料并用時,其物理、化學性能穩定。
10、不燃性,低氣味,低毒性。塑料脫模劑
由于大多數液體狀內脫模劑都是酸性的,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在使用對酸敏感的顏料時會導致顏色變化;
2、在使用堿性填料時,如碳酸鈣,酸性脫模劑會與之起反應,引起混合料的粘度增加,但不會影響脫模效果;
3、如果填料為氫氧化鋁,酸性脫模劑除了會使混合料的粘度增加外,還會在混合料固化過程中放出水份,導致氣泡、裂紋等問題。
通常,內脫模劑的起始用量為樹脂量的1%,有效添加范圍是基于樹脂重量的0.75-2%。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1、薄壁的簡單型材,用量可以適當少些,比如0.8%或更少;
2、厚壁或形狀復雜的型材需要多加一些。
3、在高填料體系內,應提高內脫模劑的添加量,但內脫模劑添加量過多,會延遲固化。
4、在拉擠生產中,如果阻力過大又找不到原因時,就需要適當增加脫模劑用量。在使用時應注意加料順序,在混合時應在加入固化劑、填料和其它樹脂添加劑之前,將內脫模劑加樹脂體系中并混合均勻。這樣可以達到的脫模效果。
配方一:水基型 脫模劑
基本組分:石蠟5~20份,硬脂酸5~8份,植物油5~10份,助乳化劑5~8份,氫氧化鉀計算量,其他輔料適量,尼泊金乙酯適量,去離子水至100份。
將石蠟、硬脂酸、助乳化劑、輔助油性原料加一容器中加熱至60~80℃熔化, 將水、堿劑、輔助水性原料等放在另一容器中,混合均勻加熱至80~90℃; 使油相與水相溫度基本保持一致,然后在劇烈攪拌下將水相慢慢加入到油相中,慢慢乳化、轉相,攪拌速度隨乳化溫度降低而逐漸減慢, 攪拌至室溫后出產品,得白色水包油型乳劑。得到結果表明,脫模效果跟性能測試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