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屬底層魚類。幼魚階段活動較弱,喜集群在池水邊緣攝食、活動,隨著魚體的長大,游泳能力增強,逐漸轉向水體中下層活動。冬天主要在水體底層活動,而且活動能力明顯降低。
魚苗培育
魚卵黃苗馴化:從孵化水槽中吸出的魚卵黃苗快速地放置在魚苗馴化池中,尺寸為3.1米×2.1米×0.6米。馴化池為流水設置,需在出水口處設置網罩,溢流口離池底0.4米。馴化池上方加有噴淋設施,以增加池中溶氧量,也可在池中放置增氧泵等設施,以防缺氧。經1-2天的馴化,魚苗卵黃消失,浮上水面,此時可以進行放養。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及時放養,可在馴化池內按魚苗比例適量投喂粉料,但不能拖延時間太長,否則會增加魚苗死亡率。如不經馴化直接放養,也會增加魚苗的死亡率。
魚苗放養:準備好魚種塘,提前清塘,池塘以3畝左右為佳,水深1.5-2米。放養密度4000-7000尾/畝。魚種下塘后,每畝搭配白鰱夏花300-500尾。主要人工投料,飼料蛋白質含量35%左右。根據水溫投喂,水溫在15-32℃時,每天投喂兩次,早晚各1次;水溫降至15℃以下,每天投喂1次,直至停喂。
飼養管理
投餌料:主要投喂浮性餌料,沉水性硬顆粒餌料只占很小的比例。投餌量為魚體重的0.75-1.00%,投喂地點應是魚群經常活動的地方或魚群能夠發現餌料的地方。成魚階段餌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需達30%左右,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除了用人工配合餌料投喂,還要添加一些動物性食料,如新鮮的蚌的內臟,水蚯蚓,蛆,水生、陸生昆蟲等。注意調節水質。一般要求池塘水質新鮮,有條件的地方在高溫季節要經常灌注新水,以不斷補充水中氧氣。
魚病防治:該魚雖然抗病力較強,但在飼養密度大、水質過濃時,也會發病。其主要魚病有:⑴病毒性疾病。該類疾病的主要癥狀是:病魚皮膚及鰭基部出血,腹部膨脹,呆滯,頭朝上垂直懸浮于水中,一般在水溫30℃時易發病。防治方法:灌注新水,降低水溫,注重放養密度,加強飼養管理。⑵性疾病。該類疾病主要是出血性腐敗癥。癥狀:病魚在水中呈呆滯抽搐狀游動,停止攝食,后腸及肛門常有出血癥狀,多發于春季或初夏。防治:使用濃度為1毫克/公斤的呋喃唑酮液或土霉素溶液全池潑灑。⑶病。該類疾病主要是水霉病。癥狀:被染后的魚,其身體的任何部位均會長出小叢或大叢的灰白色棉花狀菌絲體,此病全年均可發生。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濃度為1毫克/千克的高錳酸鉀液全池潑灑,同時在捕撈、運輸和放種過程盡量不要使魚種受傷,做到預防為主,飼養過程中少喂霉爛變質餌料,多投新鮮餌料,保持水質清新,清除池塘里及池塘邊的雜草,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斑點叉尾鮰魚苗成魚周期是多久
成魚飼養期
斑點叉尾鮰魚苗 成魚養殖成活率高,時間較短,對養殖條件要求也不很嚴格。主要還是池塘養殖,面積3畝~6畝,水深1.5米~2米為宜。既可單養,也可混養,一般混養效果較好。適宜于與斑點叉尾鮰 混養的魚類,主要有鰱魚、鳙魚、草魚、鳊魚和羅非魚。在養殖中,飼料配方和投喂技術對鮰 魚的生長很重要,國內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飼料配方。中國加工飼料的原料,主要有魚粉、大豆粉、小麥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間。飼料加工成沉性和浮性兩種顆粒,當水溫在15℃以上時,投喂浮性飼料;水溫低于15℃時,投喂沉性飼料。每天投喂兩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餌范圍應盡量擴大些。每天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率。斑點叉尾鮰 對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對較差,為防止浮頭和泛池,要經常更換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質,魚池中水的溶氧應經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點叉尾鮰也可以用網箱養殖,常采用二級放養。級從10厘米長養到尾重150克,第二級從150克養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從50克的魚種養至成魚。8厘米~10厘米規格魚種放養密度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魚種養殖密度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點叉尾鮰 性情溫馴,有集群習性,易于捕撈,隨著魚體不斷長大,為調節好養殖密度、提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輪捕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