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蚜蟲 主要危害竹葉部至稈部。竹蚜蟲體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體外有少量的白粉覆蓋,在麻竹葉部或稈部密集生長,吸食汁液。這是竹林中一種十分常見的蟲害,特別是在竹林密度過大、通風透氣不良、過于潮濕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15厘米,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稈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種類僅在生長12~120年后才開花結籽。竹一生只開花結籽一次。
竹瀝:是將竹竿劈開,經火炙,收集兩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綱目》記載:“竹瀝氣味甘、大寒、。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近代化學分析證明:竹瀝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傷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種化學成分。藥理試驗證明,竹瀝確實具有鎮咳祛痰功效。
竹茹:是竹莖刮去綠色皮層后,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甘、微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苦竹茹,主治熱壅,尿血”。
竹菌: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類,如竹蓀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種。有關它的藥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采集,數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