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是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并供臨時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連同支撐用的東西,可隨時拆下轉移。帳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攜帶,到達現(xiàn)場后才加以組裝,所以,需要各種部件和工具。了解各個部件的名稱和使用方法,熟悉帳篷的構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帳篷。
屋頂:構成帳篷傾斜面之部分。
墻壁:帳篷側面的墻壁部分。有些帳篷根本沒有。
擋雨棚:將屋頂之一部分,向前方張開,以其他支柱支撐。
門:為帳篷之出入口??稍诹硪粋仍O窗。
地面墊:為帳篷中,鋪于地面的墊子。若是濕氣重的地方,還需要再鋪一層竹席。
飛墊:在帳篷屋頂上,再另鋪設的墊子,以遮避強烈的日光。即第二層屋頂
主繩:又稱柱繩。由支柱兩端分出,作用為避免支柱傾斜,并以釘子固定。
角繩:由帳篷布幕之四角延伸出來,并以釘子固定。
防水1500mm-2000mm用于比較中檔的帳篷,需要旅游多日。
防水3000mm以上一般是專業(yè)的帳篷,采取耐高溫/耐寒冷等技術處理過的。
底部材料:一般采用PE為常見,質量好壞主要看它的厚度和經緯密度。較好比較的用牛津面料,防水處理至少要在1500mm以上。
內部面料一般是透氣尼龍或者是透氣棉布。質量主要看其密度。
外帳篷布的防雨性能,這個指標仍然是按每平方厘米承受多少mm的水柱來計算的。
一般的帳篷防雨都在1500mm水柱以上,可以防中到大雨;個別的達到了3000-4000mm,可以防連續(xù)的暴雨。
品質的防雨篷布,不僅防雨指標高,而且在篷布線縫連接處還有寬厚的壓膠條,以防線縫處滲水。
雖然外帳篷布防雨指標高,但透氣卻是個問題。就算是無雨的晴夜,一覺之后還是會在外帳內面布滿水珠顆粒,特別是在草地等濕氣大的地面上搭建帳篷。累積多了還會滴進內帳。相對來說,防雨指標低的外帳,內面積水比防雨高的要少一些。
這都是居住者在帳篷內呼出的水氣,地面的蒸汽在篷布內面上聚集的水珠。由于外帳防雨,外面的雨水進不來,里面的水蒸氣也出不去。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避免用力碰搖帳篷,小心里面會下“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