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臨終不是等死,而是要好好活到終點:
臨終關懷,并非意味著不搶救、等死,而是采取一些常規(guī)輔助手段(如鎮(zhèn)痛藥),力所能及幫助臨終者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在僅有的時間內,過得安詳、舒適。
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饑餓”。
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鴉片制劑的合成麻醉劑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辦法。
在生命的后階段,甚至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癥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于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tài)。但當進入死前后6小時,清醒者僅占8%,42%處于嗜睡狀態(tài),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后而措手不及。
至少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為癌癥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貢獻:
①研究影響癌癥發(fā)生與擴散的心理及社會因素;②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估價;③緩解癥狀與控制癌癥疼痛的措施;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過程。
為了實現現代醫(yī)院的管理目標及處理好病人的臨終關懷,需要有相對獨立或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國內外已發(fā)展起來的幾種形式是:
①附屬于醫(yī)院的臨終關愛;②附屬于基層保健網的臨終關愛; ③社會及家庭護理項目中的臨終關愛;④獨立的臨終關愛機構。
但無論哪一種,其宗旨與任務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