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生如夏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臨終關懷也許是對走到生命盡頭的患者的尊重,可以消除患者和親屬對死亡的恐懼,撫慰他們的心靈。對于病情無法逆轉的患者來說,臨終關懷不是等死,而是更好地活到終點。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個自然過程,當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坦然而有尊嚴地離去才是對生命的敬重。
那么,生命在后的幾周、幾天、幾小時里到底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么變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至少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為癌癥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貢獻:
①研究影響癌癥發生與擴散的心理及社會因素;②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估價;③緩解癥狀與控制癌癥疼痛的措施;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過程。
為了實現現代醫院的管理目標及處理好病人的臨終關懷,需要有相對獨立或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國內外已發展起來的幾種形式是:
①附屬于醫院的臨終關愛;②附屬于基層保健網的臨終關愛; ③社會及家庭護理項目中的臨終關愛;④獨立的臨終關愛機構。
但無論哪一種,其宗旨與任務是相同的。
在臨終階段,癌癥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死亡的恐懼。美國的一位臨終關懷專家就認為“人在臨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體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減輕患者機體上的痛苦的同時,做好臨終患者的心理關懷。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時,開始為心理否認期,這時病人往往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否認自己已病入膏肓,總希望有的奇跡出現以挽救死亡。當病人得知病情確無挽救希望,預感已面臨死亡時,就進入了死亡恐懼期,表現為恐懼、煩躁、暴怒。當病人確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間即來,此時病人反而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也就進入了接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