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不是指“去世的瞬間是怎么樣的”,而是人生的后一程怎么“活”、“活”得是否好。
長者和家屬對于終的結果是否釋然、是否滿意。從幫助他們一起做選擇,到生活上的援助、減輕身體上的痛苦等等,所有這一切都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我們懷著真摯的心情面對每一個人的人生。即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相互理解,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建立起互相信賴的關系,陪跑在長者人生的后一程上。
當吞咽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饑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yǎng)的狀態(tài)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時給病人喂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后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tài)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惡心和疼痛。
臨終關愛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給病人增添痛苦的、或無意義的,但要求醫(yī)務人員以熟練的業(yè)務和良好的服務來控制病人的癥狀。由于臨終關懷涉及到各種癥狀的姑息,所以在腫瘤科領域它和姑息往往是同義語。
在臨終階段,癌癥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死亡的恐懼。美國的一位臨終關懷專家就認為“人在臨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體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減輕患者機體上的痛苦的同時,做好臨終患者的心理關懷。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時,開始為心理否認期,這時病人往往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否認自己已病入膏肓,總希望有的奇跡出現以挽救死亡。當病人得知病情確無挽救希望,預感已面臨死亡時,就進入了死亡恐懼期,表現為恐懼、煩躁、暴怒。當病人確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間即來,此時病人反而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也就進入了接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