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上門服務,打針換藥
衛健委不斷鼓勵支持
“互聯網+護理服務”成為新風尚
這一段時間,“患者網上預約,護士上門服務,打針換藥”這一現象成為了一種風尚,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等地區甚至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需要仔細探討一番。
那么,“護士上門服務”這一現象是怎么發展來的呢?
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部分省市積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鼓勵醫療機構對互聯網+護理工作進行探索。
2020年12月14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重大戰略部署,增加護理服務供給,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國家衛健委再一次下達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文件指示,在完善管理制度、防控執業風險、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護士可以上門兼職提供護理服務,醫生能上門提供診療服務嗎?
目前來說,國家出臺的政策只是鼓勵“互聯網+護理服務”,醫生上門診療這塊還處于相對空白的階段。
有人會說,醫生上門診療不就是家庭醫生嗎?這種說法不準確,這兩者并不是同一個概念。
在我國,家庭醫生不能等同于國外的“私人醫生”,也不可簡單理解為“上門醫生”。現階段家庭醫生包括全科醫生、其他類別臨床醫師等,家庭醫生主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醫療聯合體等為平臺,以團隊服務的模式,通過健康協議為轄區重點對象群體提供更加長期、穩定的契約式醫療衛生服務。家庭醫生提供的簽約服務更加倡導服務模式的轉變,更加倡導與轄區重點對象群體建立長期、穩定的契約式關系,更加關注人群健康管理。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實行分類簽約、差異化簽約,給普通人群設計了一般健康管理和公共衛生的服務包,針對65歲及上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殘疾人、結核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重點對象群體分類制定了相應服務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還會根據實際和需求出臺“定制”的個性化服務包,所以它的本質還是轄區內針對特殊人群的護理服務。
提供有專業資質的護士上門服務,可上門打針,更換鼻飼管,留置尿管,給老人進行壓瘡護理,PICC護理等護理服務,承接政府項目,失能老人卡,百歲老人,朝陽老人卡都可以使用此卡兌換服務或其他服務,如:上門給老人剪頭發,修腳,擦洗油煙機等家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