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銅廢碎料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紫銅、黃銅、青銅、白銅的廢雜料,其中,紫雜銅的廢碎料多,如廢舊電纜、銅管、紫銅管、棒、板、塊、帶等。按其可回收加工的便利程度,可以分為5種類型。
第1類:
(a)紫銅管、棒、板、塊、帶,表面干凈,無油泥和其他黏附、夾雜;
(b)各種裸銅線、短線和其他純銅廢料。
第2類:
(a)如類銅廢料中混有紙屑、各種絕緣材料、少量油泥、銹垢、雜物,但其總質量不大于1%;
(b)直徑0.3mm以上的漆包線無污物和雜物。
第3類:各種報廢的純銅或有薄鍍鋅層的純銅電器開關、零部件。
第4類:
(a)直徑0.1~0.3mm的漆包線;
(c)有油泥或少量其他夾雜的漆包線;
(c)干凈、發(fā)脆的火燒線。
第5類:各種純銅水箱、蒸發(fā)器、熱交換器具,但其內部不得有充填物,只允許有少量自然形成的水垢。
根據來源的不同,廢銅可分為新廢和舊廢兩個部分。舊廢,使用后被廢棄的含銅制品,經過回收或拆解環(huán)節(jié)后得到的銅金屬稱為舊廢。從15年的銅產品平均回收期來看,我國廢銅供應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新廢,在銅生產或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稱為新廢,來源于銅冶煉、銅材加工以及終端產品生產三個環(huán)節(jié)。冶煉端產生的新廢包括爐渣和陽極泥,加工及終端包括工業(yè)殘次品和邊角料。90%以上的新廢由本廠重新回爐利用或由上游回收利用,不會流向市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定制尺寸的實現,這部分產品的產量損失將越來越小。
受環(huán)保和價格因素影響 廢銅消費占比下滑, 在冶煉端,17%左右的電解銅產量是利用廢銅原料產出;在加工端,銅加工材8-10%的產量,原料來自于廢銅。從近些年的情況來看,無論在冶煉端還是加工端,廢銅消費的比重都有明顯的下滑。冶煉端,受進口廢銅政策和環(huán)保監(jiān)管趨嚴的影響,抑制了廢銅消費。加工端,精廢價差收窄,廢銅經濟效益減弱,另外也受到國內環(huán)保政策的影響,廢銅使用占比也在下滑。
舊廢主要來源于電力、家電、建筑、交通以及機械電子五大終端領域。 廢銅的來源領域和精銅的消費領域密切相關。電力行業(yè)是電解銅的主要消費領域,也是廢銅的主要來源,家電由于數量眾多位居第二,建筑行業(yè)緊隨其后,三者總占比將近80%。 中國銅回收系統(tǒng)零散,回收率較低,在60%左右。廢銅回收鏈參與者眾多,其中,建筑、車輛、機械和拆船行業(yè)流程相對簡單,因為終端產品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將廢舊產品交付給拆解企業(yè),家電和電子產品則較為復雜。各終端平均回收年限在15年左右,預計19年之后將逐漸迎來廢銅回收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