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類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8000年:古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歷。
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倫人已制作日晷來紀錄。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 30天,每天分為360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分鐘。
公元前2300年:中國開始使用日晷。
計時工具
圭表、日晷、漏壺、浮子、漏箭、漏水渾天儀、停表刻漏、恒定水位漏 、大稱式刻漏、多壺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縱機構、蓮花漏、多壺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運儀像臺、地平式日晷、機械鬧鐘、秒表、沙漏、懷表、自擺鐘、石英鐘、原子鐘、超冷銫原子鐘、香鐘
紅外/激光計時系統(tǒng)
適用項目:短跑考核計時、消防比武計時 利用紅外/激光感應原理,在起點放置發(fā)令系統(tǒng),參賽人員聽到發(fā)令聲響后起跑,此時光學計時主機同步開始計時。參賽人員到達終點時,觸發(fā)紅外/激光感應線,光學計時主機停止計時,成績顯示屏立即顯示該人員賽跑所用時間。
8條賽道
同時計時/顯示成績
考核規(guī)模、考核人數(shù)
不受限
適用于有標準跑道的場地
芯片計時系統(tǒng)根據(jù)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主動式系統(tǒng)和被動式系統(tǒng)。
主動式系統(tǒng),是計時芯片上帶有電池。當靠近讀取設備時,計時芯片受到電磁感應主動發(fā)出碼。讀取設備讀取到之后記錄下時間和對應的碼,就這樣記錄下選手通過的時間。
被動式系統(tǒng),是計時芯片上沒有電池。當靠近讀取設備時,通過電磁感應產(chǎn)生電源發(fā)出碼,供讀取設備讀取。因為被動式的成本低廉,因此在馬拉松這樣的場景中得到了普遍應用。
另外根據(jù)賽事計時需求的不同,還可以分為低頻計時芯片、高頻計時芯片、超高頻計時芯片。像平時的馬拉松比賽,用得多的是超高頻計時芯片,貼在號碼簿背面。對于一些高速運動項目,如自行車賽、鐵人三項等,會用到低頻計時芯片,系在鞋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