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的寬高比率
投影屏的寬高比率直接影響著畫面的質量,只有投影屏的寬高比率和投影機的自然分辨率、信號源的分辨率(解析度)完全適合的時候,才會使顯示畫面更加精彩。投影屏的寬高比率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 4:3(1.33:1):主要用于顯示視頻/PC圖像,對角線×0.8=寬度;
② 16:9(1.78:1):主要用于顯示高清電視圖像(HDTV);
③ 1.85:1:主要用于顯示寬銀幕電視信號圖像;
④ 2.35:1:主要用于寬銀幕立體聲影像顯示。
視角
屏幕在所有方向上的反射是不同的,在水平方向離屏幕中心越遠,亮度越低。當亮度降到50%時的觀看角度,定義為視角。在視角之內觀看圖像,亮度令人滿意;在視角之外觀看圖像,亮度顯示得不夠。一般來說屏幕的增益越大,視角越小(金屬幕);增益越小,視角越大(由于照顧學生,教育幕多采用白塑幕)。
高溫等離子體只有在溫度足夠高時發生的。恒星不斷地發出這種等離子體,組成了宇宙的99%。低溫等離子體是在常溫下發生的等離子體(雖然電子的溫度很高)。低溫等離子體可以被用于氧化、變性等表面處理或者在有機物和無機物上進行沉淀涂層處理。
等離子體(Plasma)是一種由自由電子和帶電離子為主要成分的物質形態,廣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視為是物質的第四態,被稱為等離子態,或者“超氣態”,也稱“電漿體”。等離子體具有很高的電導率,與電磁場存在極強的耦合作用。等離子體是由克魯克斯在1879年發現的,1928年美國科學家歐文·朗繆爾和湯克斯(Tonks)首次將“等離子體”(plasma)一詞引入物理學,用來描述氣體放電管里的物質形態[1]。嚴格來說,等離子體是具有高位能動能的氣體團,等離子體的總帶電量仍是中性,借由電場或磁場的高動能將外層的電子擊出,結果電子已不再被束縛于原子核,而成為高位能高動能的自由電子。
等離子體顯微鏡:IgorSmolyaninov報道稱他和他的同事能夠拍下來空間分辨率在60nm的物體(如果是實用材料,分辨率能達到30nm),而用激光激發只能達到515nm。換句話說,用這種分辨率制造的顯微鏡會比平常使用的衍射方法好的多;而且,這更是遠場顯微鏡――光源不用放在少于光波長的范圍內。巨大光極化和光傳輸:GennadyShvets報道當表面的聲子被光激發來制造超棱鏡(用平板材料透鏡化)顯微鏡是紅外線光顯微鏡波長的二十分之一。他和他的同事能拍下樣品表面下的特征,他們稱為“巨大的光傳輸”,照射到表面的光比一般光的波長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