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用制冷技術屬于普通制冷范圍,主要是采用液體汽化制冷法。(主要是利用液體汽化過程要吸收比潛熱,而且液體壓力不同,其沸點也不同,壓力越低,沸點越低。)根據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轉移的不同方式,可分為蒸氣壓縮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兩種。
系統背景
為了均衡用電,削峰填谷,世界各國都實行了峰谷電價政策,我國政府和電力部門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思想的指導下,大力推廣需求側管理(DSM),以緩解電力建設和新增用電矛盾。各地區也出臺了促進蓄冰空調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了蓄冷空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逐步拉大峰谷電價差,多數地區峰谷電價差已達三倍以上。隨著各地峰谷電價實施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和峰谷電價比的加大,為電力蓄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制熱原理
壓縮機吸入低壓氣體經過壓縮機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高溫氣體通過換熱器把水溫提高,同時高溫氣體會冷凝變成液體。液體再進入蒸發器進行蒸發,(蒸發器蒸發的同時也要有換熱媒體,根據換熱的媒體不同機器的型號結構也不同。常用的有風冷和地源。)液體經過蒸發器后變成低壓低溫氣體,低溫氣體再次被壓縮機吸入進行壓縮。就這樣循環下去,空調側循環水就變成45-55度左右的熱水了。熱水經過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間,房間安裝有風機盤管把熱水和空氣進行熱交換實現制熱目的。
吸收劑
吸收式制冷機中的吸收劑通常并不是單一物質,而是以二元溶液的形式參與循環的,吸收劑溶液與制冷劑—吸收劑溶液的區別只在于前者所含沸點較低的制冷劑量比后者少,或者說前者所含制冷劑的濃度比后者低。二元溶液通常有溴化鋰水溶液、氨水溶液等。
中央空調制冷系統的選擇,應根據負荷大小、能源提供方式、便利程度等多種客觀條件決定。其中活塞式制冷壓縮機多為中型(標準制冷量60~600KW)和小型(小于60KW),但是由于其噪音大、效率低且容易發生故障,使用的已不多;渦旋式制冷壓縮機主要用于小型制冷系統,在家用空調以及商用VRV等小型系統大量使用;而螺桿機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及操作維護方便,另外技術成熟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已經廣泛應用于空調中;離心式壓縮機結構簡單緊湊,運動件少,工作可靠,經久耐用運行費用低,一般適用大于500RT的制冷系統中,并且可以實現無級調節,使機組的負荷在30%~范圍內工作。通常情況下,多采用電制冷,在燃氣或燃煤資源豐富的地區,可采用吸收式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