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它植根于中國古代文化土壤中,是中華民族在生活與生產實踐中,逐漸積累不斷發展而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風格和豐富診療經驗的傳統醫學體系。中醫傳承著中國古代先輩們疾病的經驗和理論,以陰陽學說為軸心,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重要手段,以臟腑經絡為生理、病理基礎。
長久以來,中醫講臟象,不講臟器。因此從不指明五臟六腑的位置、形狀、結構和生理組織。此種講法,在今天的信息化年代,還想延續,是不可能的。若想普及中醫,就必須既講臟象又講臟器。
心平氣和地說,西醫對臟器功能的解釋,比起中醫,要淺顯許多,且缺乏整體觀念。中醫的臟象包含了全息學的要素,很有前瞻性。
腎主水。“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納氣,精生髓,髓生血(這里與西醫的骨髓生血一致)。腎的氣是水谷之精氣,不是氧氣。氧氣是有形之氣,精氣是無形之氣。腎主排水和生殖。腎負責水的過濾,取之精華棄之糟粕。
中醫臟腑之間的配對,從西醫解剖圖上看,完全沒有道理。這種配對完全是人體氣道經絡循行的結果。如作為臟的心與作為腑的小腸,在解剖上沒有“血緣”連帶關系,但是人體的氣道經絡卻把它們聯系在一起了。有時心臟病重,不便處理,小腸對心臟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