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品得神,對飲成趣,三四得慧”一人飲茶可獨會茶之神韻,兩人對啜可入茶之勝境,三四人可感品茶之樂,故是相約品茶之人不應過多過雜,且不宜俗氣。
品茶當擇境,有一盞駿眉好茶,可選一處雅境,或是室外青山翠竹,小橋流水,或是室內對坐明窗,用半日閑情,邀二三茶友,泡一壺香茗,靜享其韻。
中國茶道的發(fā)展過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蕞早藝術品嘗形式。
2.點茶,斗茶: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愛典雅精致的點茶藝術。由于宋代飲茶之風熾熱,所以還風行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yōu)劣的“斗茶”,亦稱“茗戰(zhàn)”。中國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隨著貢茶的興起應運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開始普遍使用茶葉或茶末煎煮飲茶,不加或少加調料。這種簡便、純粹的“清飲”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來的沸水沖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這種飲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白茶的外形色澤灰綠,毫心銀白,湯色杏黃或淺橙黃,葉底灰綠或黃綠。毫心銀亮,是鮮葉經(jīng)萎凋、干燥而成。萎凋過程實質上是鮮葉失水、細胞汁濃縮、酶活性增強的過程,此時葉內少量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生成茶黃素、茶紅素以及其他黃、紅色素類物質;同時葉綠素在酶的作用下向脫鎂葉綠素轉化,使葉色由鮮綠向暗綠轉化。經(jīng)過干燥后各種有色物質起協(xié)調作用,形成白茶葉面呈灰綠或鐵青的色澤,而葉背及芽心則因未經(jīng)揉捻,白毫遍布未脫落,形成毫心及葉背銀白、內質茶湯杏黃或橙黃的色澤特征。
茶道是一種高度禮儀化和規(guī)范化的活動。主人在接待客人時,必需以職業(yè)禮儀和心靈溝通的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尊重和敬意。茶道也被稱作“無言的詩歌”或者“靜心行動的藝術”,由于它的禮儀、協(xié)調和美感,它不僅能給人以視覺、味覺和嗅覺的享受,還能引導人類修道的人性思考 ,對人的品味、品位和修養(yǎng)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