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各類黃芽、黃湯等帶“黃”字的茶葉都是,另外有名的君山銀針也是黃茶。黃茶我喝的不多,了解的更少,大概就知道這么多。
白茶,貢眉、壽眉、白牡丹等,出名的應該是白毫銀針。我感覺白茶的口感和綠茶差不多,一樣的香醇,只是白茶味道淡一些。老白茶除了沖泡外,現在也很時興用蒸茶器或煮茶器飲用,味道也相當好,沒喝過的朋友有機會的話可以嘗嘗。
紅茶,紅茶前幾年被炒的很火,比如根據產地命名的滇紅、祁紅、川紅、蘇紅、閩紅等等,金駿眉就屬于閩紅。另外還有福建特產的小種紅茶,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正山小種指的是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關(桐木村)一帶茶樹出產的小種紅茶。其他地方產的都叫外山小種。
黑茶,顧名思義帶“黑”字的茶都屬此類,我們現在見到的茶磚、茶餅大多都是黑茶。以前將普洱也列入黑茶里,不過現在我看普洱好像被單列為一類茶品了。除了普洱我還真沒喝過幾次黑茶,了解程度還不如黃茶呢,能說得上來的都寫這了。
由于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俄羅斯人也非常喜歡喝茶,但是他們的喝茶方式與中國人的喝茶方式迥然不同。俄羅斯人與草原游牧民族普遍喜歡磚茶,磚茶經過熬制以后加牛奶和糖,調制出他們喜歡的味道。
種茶、飲茶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涵。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范,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并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詩人的四百余首,從而奠定漢族茶文化的基礎。
好茶可遇不可求。當年很多人向趙州和尚問法,趙州都答三個字:“吃茶去。”不想這三個字,竟成了禪門中的“三字禪”公案。趙州請大家喝的必定不是什么貢茶絕品,不過是稀松平常的山野粗茶。品茶的境界不在乎味道,在乎品者能否放下諸般執著,回歸平淡。這是茶的境界,也是禪的超脫。因而,茶更可以悟,悟的是繁雜背后的簡約,紛紜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