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的主要工藝流程及要求:
(1)制曲:小麥經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間隔入倉發(fā)酵40天后拆曲,貯存6個月后投入制酒生產。
(2)制酒:
①投料階段:重陽開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沙指高粱)。下沙高粱經破碎后加熱水潤糧,次日加母糟蒸糧,下甑攤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勻堆積,達到工藝要求,入窖發(fā)酵30天后開窖取醅,再與造沙經破碎、潤糧后的高粱拌勻,從蒸糧開始重復上述工序。
②餾酒階段:餾酒階段共有7個輪次,每個輪次均經攤晾、加曲、堆積、入窖和餾酒操作。
制酒過程共經歷9次蒸煮(餾),8次攤晾、加曲、堆積、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周期。
(3)貯存勾兌:基酒(輪次酒)分醬香、醇甜香、窖底香3種典型體貯存于陶壇中,將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基酒進行勾兌,勾兌后貯存于陶壇。貯存勾兌工序至少歷經3年。
(4)包裝:勾兌后的酒經檢驗合格后,采用不透明容器包裝出廠。
周恩來總理一生重“茅臺”,關心“茅臺”,也深受茅臺人民的敬重和愛戴。他一生與茅臺酒有說不完的故事,這里只摘取他用茅臺酒作為外交的一朵浪花。
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兩個多月后,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越過三八線,中國的國家受到嚴重威脅。中朝兩國軍隊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十六國軍隊整整打了三年,終于迫使他們坐下來在停戰(zhàn)協議上簽了字。
1954年4月,為了解決停戰(zhàn)后的朝鮮統(tǒng)一問題,為了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周恩來率代表團前往瑞士日內瓦出席國際會議。
這是新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次正式亮相,引起了輿論界極大興趣。相繼到達日內瓦的有那時候世界風云一時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中有: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法國外交部長皮杜爾。
新中國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國際會議,使一直不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在事實上不得不認可中國的國際地位。
對總理兼外交部長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外國記者說:這是一個年輕的紅色外交家率領著一批更為年輕的紅色外交家。不久,他們才從周恩來傳奇生涯的簡歷中,知道他是中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以驚人的智慧和才能,積極靈活的展開外交。在會議召開的第二天,便以中國代表團的名義舉行了招待會,招待各國代表、新聞記者和國際友人,茅臺酒以其的品質,一下子成了宴會上的話題。賓主十分高興,在品評著茅臺酒中頻頻舉杯溝通感情,茅臺酒在與會國家的代表中出盡了風頭。
深入挖掘、整理與茅臺歷史文化有關的“物”,充分發(fā)揮文化展示功能;豐富可移動文物,探索實現文化保護與文物利用的有效結合;做好“茅草臺”復原建設,做深中國酒文化城的展陳,充分發(fā)揮中國酒文化城、“茅酒之源”、“茅臺天街”的文化展示功能,打造“一臺戲”,深入推進文化旅游;加快推動專賣店、茅臺文化體驗館迭代升級,不斷提升茅臺的“窗口”形象和品牌形象;整合公司文旅資源,建設具有典型茅臺特色和文化吸引力的高品質文化設施,實施“茅臺+”,提升茅臺文旅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