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組編碼大約538種蛋白激酶,蛋白激酶能催化蛋白質磷酸化反應,進而維持蛋白質活性,在細胞增殖、分化、代謝及凋亡等一系列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蛋白激酶的突變或者過度表達不僅與腫瘤的發展密不可分,還與一些炎癥有關系。
BMX 是 1994 年從人骨髓來源 cDNA 庫中克隆分離到的一種新基因,位于 Xp22.2 染色體區域 DXS197 和 DXS207 之間,編碼一種 80 kD 非受體酪氨酸激酶,是 Tec 家族激酶的第 5 位成員,BMX 激酶也稱為上皮/內皮細胞激酶(ETK)。BMX 激酶基本結構:C-端激酶結構域、SH3 結構域、SH2 結構域和 N-端羧基殘基激酶結構域, 沒有 PRRs 區域。BMX 基因與 BTK 基因關系為緊密,均位于 X 染色體,BMX 基因 編碼由 675 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而該蛋白與 BTK 基因編碼的蛋白70%相近。BTK、 ITK 和 TXK 在骨髓細胞系中選擇性表達,而 BMX 激酶和 TEC 激酶廣泛表達于體細胞 在細胞的分化、增殖和代謝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在上皮細胞和心臟內皮細胞參與缺血和血壓調節的過程中起作用)。BMX 激酶在髓系造血細胞-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中也有表達,而上皮細胞、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都是炎癥反應的重要細胞,因此炎癥反應發生與 BMX 激酶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BMX 激酶在多種類型細胞均有大量表達,而且能被細胞內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和 Src 激酶。BMX 激酶也在多種病理狀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局部缺血時調節微動脈和淋巴管生成,研究表明,在 BMX 激酶缺乏的上皮細胞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刺激,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如 Erk 激酶修復上皮細胞磷酸化,證明了 BMX 激酶導致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轉導。此外,BMX 激酶也被證實在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干細胞和一些實體腫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腎細胞癌)均表達異常,參與腫瘤的生長、轉化、浸潤和轉移。
腫瘤一直被視為阻礙人類健康的難以攻克的疾病,而炎癥更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靶向是腫瘤研究的熱門,探索新的靶點對腫瘤的靶向十分必要。在新藥研發初期,無法確定化合物對哪些靶點起作用,進行激酶譜篩選,反向找靶,可快速確認方向。在已經確認方向之后,在判斷化合物對其他蛋白激酶有沒有抑制率,進行初步的性評價至關重要,因此進行一個高濃度大范圍體外激酶譜篩選,明晰對哪些激酶靶點有脫靶效應,尤其是同家族激酶,就很有意義。在進行激酶譜篩選之后,進一步調整化合物結構以進行中靶,降低脫靶帶來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