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不寐”“不得眠”“不得臥”,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多見于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腦動脈硬化等患者。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不深,時睡時醒,或醒后不能再睡,嚴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妨礙其工作與生活。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國45.4%的被調查者,在過去1個月中,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
全國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原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系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研究生畢業。從事臨床工作四十余年,善于應用歷代名方辨證論治。尤對內科脾胃病,疑難雜癥有獨到的經驗。
連老從臨證實踐中體會到,脾胃病因肝郁而發者十之六七。“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若肝失疏泄,氣機郁結則脾胃升降失常,壅滯成病;或疏泄太過,橫逆而犯,脾胃受戕;或脾胃虛弱,肝木乘之,氣亂為病。因此,肝氣無論太過或不及,均可直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故《血證論》云:“木之性主疏泄,食氣人胃,全賴肝木之氣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癥,在所不免。
肝病易傳脾胃,故在脾胃病時應以開郁為先,疏肝柔肝之法貫穿始終,肝脾胃三臟共調,以平為期。正如葉天士所云,“治脾胃必先制肝”、“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實為從肝論治脾胃之綱領也。若以肝氣橫逆為主而脾虛不甚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為主,舒暢肝氣;肝氣郁滯兼有脾虛者,則以逍遙丸加減疏肝健脾;肝郁化火者,方選景岳化肝煎解肝郁、清肝火;若肝火灼傷胃陰者,投以一貫煎加少量黃連來疏肝清肝、和胃降逆;若土壅木郁,因脾胃尖健而影響肝之疏泄功能者,以越鞠丸加味,和脾胃,疏肝木;若以脾虛失運為主而兼肝郁者,則以歸芍異功散為主,培土以榮木。臨床如已見肝病,則無有無脾胃病癥狀,時均應輔以健脾胃、助運化之品,方合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
臨證常有濕蘊化熱,濕與熱膠結為患,郁閉氣枧。如見口干咽苦,便結溲黃,苔黃厚燥,此為熱重于濕,連老常于化濕之方中佐以黃連、黃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熱之品,尤須注意苦寒清熱量不宜大以防損傷脾陽,敗壞胃氣,貽誤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