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英文名稱:logistics)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是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消費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物流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物流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的概念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國的“物流”一詞是從日文資料引進來的外來詞,源于日文資料中對“Logistics”一詞的翻譯“物流”。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于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流的范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圍,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范圍位移,“物”和“流”的組合,是一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系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運輸首先作為“第三利潤源”而引起重視的,所謂第三利潤源,是針對企業的利潤來源而言的,企業利潤源來自企業銷售額的增加,第二利潤源是生產成本(針對制造商而言)或者進貨成本(針對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潤則成為企業第三利潤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