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起源于英國的臨終關懷 ( hospice care) 。“hospice”原意是“驛站” “客棧”“救濟院”等,是為中世紀基督教信徒朝圣時建立起來的休息或養病的驛站,這些機構大多秉承基督教的博愛精神照顧患者。1967年,西西里·桑德斯博士 ( Dame Cicely Saunders) 在英國創辦了“圣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院( St. Christopher Hospice)”,被譽為“點燃了世界臨終關懷運動的燈塔”,也標志著現代臨終關懷事業的開始。
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區別
“安樂死”(euthanasia)一詞源于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安樂死指對處于生命終末期無法救治的患者停止或使用,讓其死亡結果自然發生或者無痛苦地死去。根據一般的安樂死分類方法,可分為積極安樂死和消極安樂死,還可以分為自愿安樂死、非自愿安樂死和無法知悉本人意愿的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是指采用積極的措施去結束垂危患者彌留在痛苦之中的生命,具體做法是給患者注射毒劑或服用毒性藥品等。平時人們所說的安樂死是指積極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是用人道的方式,使患有不治之癥的患者在無痛苦的狀態中結束生命。
安樂死與安寧療護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比如目的都是為了減輕患者痛苦,后果都是造成患者死亡,但二者之間還是有許多區別。
醫院服務模式
醫院安寧療護適用于有難治性或復雜性的臨床癥狀,而在其他照護場所如社區、居家無法滿足其照護需求的終末期患者。醫院安寧療護為終末期患者提供跨區域、專業的、不以為目標的綜合醫療服務,解決危急重癥和疑難復雜癥狀,滿足患者和家屬心理、社會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
醫院安寧療護病房服務對象一般為:診斷明確且病情不斷惡化,現代醫學不能,屬不可逆轉的慢性疾病終末期,預期存活期小于6個月的患者。
精神撫慰
終末期患者常常會思考“為什么是我得了這種病”“我的生命有什么生命意義”“我還有一些心愿沒有完成”等問題,此時,他們在精神上常常想找到一些信念和寄托,有些患者會表示自己時日不多,希望與親人告別,期望在臨終前了卻恩怨、得到寬恕與安慰,期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有親人陪伴、關懷的情況下安然離世。安寧療護工作者通過傾聽、同理、冥想等精神撫慰方法緩解患者精神困擾,包括幫助患者在生命末期尋求生命的意義、自我實現、給予愛與寬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