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裹
茶房進入死者家的件事是為死者“換裝裹”。即為死人換上壽衣。這時,要先為死者用酒精或清水沐浴,擦拭身體,絞臉,梳頭(男性要剃頭,只剃前不剃后,俗稱“留后”),修正遺容,后換上壽衣。壽衣在檔次規格上懸殊極大。一般的是有棉襖棉褲1套,外套長袍1件。男戴風帽或平頂瓜皮帽,女戴護白披肩的風帽,俗稱“觀音斗”。布襪淺鞋(鞋底或繡或畫蓮花圖案)。另有黃色硬胎元寶型頭枕、腳枕各1個。不可少的為黃色褥單和白色蓋單,俗稱“鋪金蓋銀”。白布單又稱“蒙臉被”。稍好一些的壽衣是男裝可套馬褂,女裝可著明朝服飾,外罩對襟大領氅衣,“鋪金蓋銀”,外加天藍色或紅色繡游龍戲鳳或八仙及飾有海水江牙、紅日出水圖案的被褥,俗稱“海褥海被”。者,男裝袍外穿清裝官氅補褂,戴清裝官帽。女裝在裙氅外套霞帔,戴鳳冠。壽衣的高低規格還在于質料做工。考究者多用上等綢綾,圖案多為“壽”、“卍”、“牡丹”、“仙鶴”、“龍鳳”等,并綴以珠寶,極盡豪華奢侈。凡外面套的袍、裙、霞帔、靴、鞋等壽衣都須到專門的壽衣店買現成的。而里面的衣服都是自家縫制。
換好裝裹后,要請畫師為死者畫像,用以布置靈堂。杠房人抬來“床板兒”,也就是靈床,亦稱“逍遙床”,將死者安置在床板兒上停靈。死者停靈要頭對屋門,并在頭前設一小供桌,點上燜燈,擺上水果、
五谷、點心(硬皮、小八件兒)等供品。其中一定要給死者供上一碗裝滿飯菜的供品,放一雙筷子,謂之“倒頭飯”。同時燃香,香的兩頭點燃,橫放在香架上,謂之“倒頭香”。此外,在桌前地下放燒紙瓦盆一具,合家舉哀焚紙。并于門外焚燒紙糊的轎子,謂之“燒倒頭轎”,意在讓死者靈魂乘轎上西天。貧窮者可用炊具笊籬代而焚之。
此時,家人要將停尸屋內所有的帶玻璃鏡子的物品移置別室或用白布、白紙遮蓋嚴,直至死者下葬后方可揭開。俗傳是防此等物品照映亡人,使其靈魂被攝入,不能順利離家。同時還要在窗戶紙上捅一個洞,意思是讓死者靈魂從這里赴望鄉臺。
圓墳 是一種祭奠形式。在葬后3日舉行,家屬都要到墳前行圓墳禮,為墳培土。還要燒紙錢、上供品,并由死者孫子、孫女(童男童女)繞墳正轉3圈,反轉3圈,謂之“開門”。人們認為開門后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敘述衷腸,死者也可接到晚輩們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錢、食物等,在陰間生活富足,不愁錢花。
孝子要守孝制,服孝3期,每期9個月,共27個月。以后改為1年或100天。服孝期間(一般在百日內)不剃頭、刮臉、剪指甲、飲酒、夫妻同房、外出等,逢春節或親友舉辦慶典,亦不拜禮和慶賀(至今,若家中有喪事,年春節不許去各家拜年)。家中女眷也要素妝。特別是出殯前,家中一定不能有孕婦生產。